木亚沙尔.阿不来提
摘要:宗璞的小说《红豆》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但也引来了不少争论。本文作者主要从人性情感的角度来欣赏和评价江枚和齐虹之间的爱情,从中领悟到仅仅只是精神与灵魂相交融并不能让爱情长久,彼此的理解、支持与尊重才是永葆爱情之关键。
关键词:《红豆》爱情爱情小说
宗璞的小说《红豆》自1957年正式发表,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在文学界也引起了不少争论。该小说的艰难历程姑且不说。众多评论家对它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把《红豆》列入“革命一爱情”题材小说,判定其是围绕爱情与革命不可调和的对立来体现女性知识分子是怎样经历着曲折痛苦的道路走向革命的。宗璞说:“当初确实是想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斗争中成长。”1982年孙瑞丹在《宗璞小说创作漫论》中谈到《红豆》时说:“这篇作品实际上描写的是在中国两种命运激烈搏斗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这些说法基本上都认为《红豆》是一篇革命小说,但是当我——一个成长在人的思想得到全方位解放的21世纪的大学生——仔细阅读过文本后,从心里觉得这是一篇刻骨铭心而又无可奈何的爱情故事。
古有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见“红豆”历来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爱情与思恋的象征。作者落笔就用如此诗情画意、多情浪漫的“红豆”做题目,显然从一开始就已走人爱情的迷宫之中。深处迷宫而不迷路实在困难,所以即便本意写女主人公江枚的革命成长历程,但却拗不过“情”,终成爱情主题。作者一路写下来,从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知、相恋写到最终无法相守再到爱情在心中变成永恒,“情”字贯穿全文。也许,在作品被创作的当时——20世纪中叶的中国——在独特的社会大背景,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微妙而又敏感的政治环境下,《红豆》中那纯粹而又自我的爱情的出现会让很多人惶恐不安,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批判。但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21世纪之后,《红豆》依然要被人从其革命的角度去解读、去欣赏。至少在我看来,《红豆》传达的是一份纯粹却又经不起挫折的爱情。
我十分欣赏与肯定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我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能够拥有纯粹的爱情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他们的爱是源于共同的精神追求与渴望,源于彼此灵魂的无阻碍的交流与共鸣。艺术与文学给了他们共同的话题,对音乐独到领悟所产生的心灵会话让他们更醉心于彼此。当然,也许没有这些,他们也会产生爱情,因为他们几乎就是一见钟情。“江枚想,这人虽然抬起头来,但是一定没有看见我。不知为什么,这个念头,使她觉得很遗憾。”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甚至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只是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描写出来,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清楚地看出江枚对“这人”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渴望。而在日后的生活中,虽然还并没有与齐虹有正式的接触,但是齐虹却似乎已经成了江枚生活的一部分,“她觉得清秀的象牙色的脸,不时在她眼前晃动。”“他送她到西楼,冷淡地点了点头就离开了,根本没有问她的姓名。江枚又一次感到有些遗憾。”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却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情窦初开的女孩略微紧张、略微渴望而又矜持难熬的心情。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给原本就美好的爱情增色不少。至于齐虹对江枚的一见倾心就更不必说,“谁能不看见你!你像太阳一样发着光。谁能不看见你!”这样热烈而真切的表白让哪个女孩子听都会动情。颐和园之行将他们的爱情升华。像所有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一样,他们感到那样幸福。“‘我是你的江玫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了,她靠在齐虹胸前,觉得这样撼人的幸福渗透了他们,在灵魂深处汹涌起伏着潮水似的柔情,把她和齐虹一起溶化。”如此这般深情好似童话仙境,让人不免怀疑是否会有这样的爱情存在。但是他们的爱却是真实的,虽然爱得那么深,那么痴情,但和所有恋爱中的男女一样,他们也有矛盾和争吵。他们不停地争吵、哭泣、和好、再争吵,并把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的一部分。“这种爱情就像碎玻璃一样割着人”,他们虽然都把话说得那么决绝,却还是形影相随。再决绝的话语、再激烈的争吵也无法消损两人心中强烈而深刻的爱情。即使是在最后,俩人不得不斩断情缘再不往来的时刻,彼此也在深深思恋着对方。江枚因担心见不到齐虹最后一面而“两腿发软”“心里在大声哭泣”;齐虹直到最后时刻都对江枚抱着一丝期待,“也许他还希望江枚会忽然同意跟他走”。两人虽然就此分手了,但并不是爱情的终结。相反,他们的爱情就好比那两颗红豆,在两人心中成为永恒。宗璞十分真实地将这对恋人在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那么细致人微,感人肺腑,特别是将女主人公江玫内心深处的理智与感情,现实与幻想,依恋与决绝的尖锐激烈而义情思绵绵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出来,写出了汀攻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矛盾。这种对爱情的如泣如诉的抒写在那个以颂歌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出现,的确是引人注目的。这段评价写出了我的理解,我想这篇小说能够在相隔五十年之后依然能够打动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心,主要是因为作者几乎用全部的笔力刻画男女青年如痴如醉、缠绵绊恻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也奠过于此,心灵的碰撞、精神的共鸣、灵魂的相溶。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超越尘俗与凡世的羁绊达到永恒。这正是我对《红豆》爱情欣赏的原因。
肯定江枚与齐虹的爱情不代表我赞赏齐虹的爱。没错,两人的爱情是很纯粹、美好而又挚烈的,但是,恰恰是齐虹过于挚烈、自私的爱,才最终导致他们的分离。在我看来,让两人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不是革命与爱情的冲突,不是个人与集体的分歧,而是齐虹强烈的占有欲和绝对自我的自私爱情观。“‘可是你知道我多么想和你在一起……——我想要怎样,就要做到!齐虹脸上温柔的笑意不见了。好像江枚是他的一本书,或者一件仪器。”齐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强迫江枚做她不想做的事情,他认为他想做的江枚就应该服从。这种占有欲和控制欲并不是真正的爱的表现。爱是互相尊重,彼此支持与理解,是“如果你不愿意我绝对尊重你,绝不勉强你”的那种心情,是齐虹的爱却与此相反。“因为他对人生不信任,他对爱情也不信任,他监视着爱情,监视着幸福,监视着江枚……”“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齐虹的爱已经由正常的美好的爱转变为强烈而可怕的占有欲,变为一种扭曲的近乎变态的爱情。他的这种爱让我想起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安嘉和,都是疯狂的可怕的爱。本来,齐虹无论在外貌还是内在都可以算得上优秀的男子,对待爱情却偏偏又如此偏执。我想本来作者主观上是把他塑造成一个自私、凶残、冷酷的革命反面人物,但是这种塑造从反革命的角度似乎并不那么成功,反而从人性的角度验证了肖素的评价“齐虹憎恨人,他认为无论什么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疯狂的占有的爱,事实上他爱的是他自己。”“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从当代视角来看齐虹,没有人会受得了他那令人窒息的爱。齐虹虽本质不坏,但依我看来他是有严重心理疾病的。
综上所述,以当代大学生的理解,《红豆》是一部爱情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仅仅只是精神与灵魂相交融,并不能让爱情长久,彼此的理解、支持与尊重才是永葆爱情之关键。
注释:
①金士霞.红豆总相思——重读宗璞的《红豆》.西昌师范高子专科学枚学报,2000年3月,第一期,1:P22.
②同上,P23.
参考文献:
[1]金士霞.红豆总相思——重读宗璞的《红豆》.西昌师范高子专科学枚学报,2000年3月.
[2]朱栋霖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三,1917-200&
[3]赵晓芳.爱,是不能忘记的试析宗璞《红豆》的叙述“裂缝”.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