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们姑且理解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可分为百分之三十课内阅读能力培养,加上百分之七十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一.做好课内阅读能力培养
这里所说的课内阅读主要是指语文课本。对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学生不但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还要对文质兼美的作品进行精心品读,欣赏妙词佳句,揣摩诗篇的布局,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如品味语言、把握主旨、疑难探究等方面,应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学习《甜甜的泥土》一课时,针对王小亮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我让学生展开了辩论,有学生认为王小亮是幸运的,他的生母、老师、传达室老头都很关心他;也有学生认为王小亮是不幸的,他的父亲不关心他,他的后母虐待他。只要学生提出观点,言之有理,我们即可承认。这是学生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和文本信息发出的碰撞,这是一种自主的平等的心灵交流,可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敞开思路,尝试着横向扩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每一篇课文的情节、人物、思想等问题分析,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某些文化现象、文人心态等诸多层面。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时,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对长征有了初步了解,也能对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所认识。仅仅学会分析这几篇课文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深远意义,指导学生去阅读其他的长征作品,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刘坚的《草地晚餐》。有了前面的准备,学生很容易读通读懂同类文章。这样,学生才能跳出以往思维模式,变单篇课文的学习为对同类文章,同类文化现象的领悟和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二.做好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首先,科学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优秀的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培育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些作品通过形象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我们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了解到更广阔的生活,丰富写作素材,还能接触、鉴赏、模仿名家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有了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慢慢地学生就会培养出对汉语言的整体领会和感悟能力,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此外,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影响着他终身学习和发展,中学阶段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时,应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让他终身受益。
其次,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根据所选书刊制定读书要求、目的、方式等,并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可统一订购两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报刊或书,做为统一指导的读物。本学期我们班订的书刊为《语文教学与研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给予指导,教会他们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籍。
再次,教给学生方法进行有效阅读。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初中阅读也应采取读写结合方法。老师可指导学生写好眉批笔记、摘录笔记、心得体会等,并组织学生定时进行交流。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性阅读。针对不同读物、不同目的选择合适方法。这样,学生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自身提高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教师还可大力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如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览等。
三.做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既需要课内阅读,更离不开课外阅读,我们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理解任何一篇课文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达到深刻理解,这需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把教科书内学到的东西加以反复检验印证,加以充实、巩固。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课外阅读实际上为课内阅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有助于课内阅读中难点的消化解决。可以说,课外阅读不仅继续了课内阅读,而且巩固了课内阅读的成果;不但是语文教学的营养剂,也是语文教学的消化剂。老师安排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内教材应相对应,相互促进,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前补充阅读,做好课内阅读准备。现在教材中课文大多选自名篇,背景陌生,时空差异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诸多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阅读活动,做好课内阅读的铺垫。如教《人琴俱亡》之前,让学生阅读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有关介绍和其中的一些文章。通过课前阅读,学生知道了《世说新语》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当时名士们崇尚清淡,生活不修边幅,有的故作旷达、矫情做作,有的消极颓废、玩世不恭。这样,学生再学《人琴俱亡》时,就能理解王子猷悼念弟弟子敬的独特方式。
课内补充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内的课外阅读补充可形式多样化,可对字词解释,可对课文空白处填充,也可对重点难点加以解释。如在学习《让生命与和平相爱》时,学生对犹太人的苦难历史不了解,可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犹太民族历史的图片、资料等,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容易理解戴维年幼时的愿望和生命、和平有关。还可以补充一些时政内容,让学生也从心中重视生命与和平。
课后补充阅读,发挥学生阅读潜在能力。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某些中长篇小说的节选。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就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课后让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充分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日子:负重如牛马,生活如牛马。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需要注重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又需要注重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把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狄奇静,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