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之有细节,犹如电影之有特写。电影无特写镜头,不能再现人物的细部活动,小说无细节描写,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属性。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总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显示给我们。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对黄金的强烈占有欲贯穿于他的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而《守财奴》的细节描写,恰似一组组高明的“特写”镜头,充分揭示了守财奴葛朗台的离奇扭曲的丑恶灵魂。
一.贪婪的本性
请看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的情景: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试想,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我们看“纵”“扑”本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小动物的动作,作者却用它们来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非常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能成为葛朗台?又怎么能显示他贪婪的本性?因此“纵、扑”的细节描写,既形象地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和绝妙的讽刺意味,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贪婪无厌的思想本性。
我们再来分析女儿在文书上签字后的一段描述: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如果我是导演,我想这样的话一定要让葛朗台声嘶力竭地喊出来,这样才能真实地刻画出他贪婪的本性。既然女儿已经在文书上签了字,再抓起手来拍,似乎多此一举。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众所周知,赌徒恶棍,流氓无赖,江湖骗子,投机奸商,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勾结,交易,原本不是写契约,而大都是打手击掌,拍板成交。你手一伸,他手一拍,一拍即合,再无反悔,于是一笔交易就做成了。葛朗台是个箍桶匠出身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是精于“拍”道的,靠着像天文学家那样精确的算计,数十年工夫,他先后吞并了三笔大遗产,一百阿尔邦的葡萄园,一百二十七阿尔邦的草原,十三处庄田,一座修道院,放高利贷,做大买卖,最后变成了一个拥有一千七百万法郎资产的大富翁。妻子死后,他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瓜分的危险。今天,女儿居然那么轻易地放弃了财产继承权,这既是他日夜盼望的,也是他不敢置信的,所以狂喜于交易成功,担心女儿会变卦。故伎重演,不期然地和女儿“打手击掌”来。这一“抓”一“拍”完全是无意的,但却是最真实最深刻的描绘,一个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本性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昭示,所以又是高度性格化的。试问,除了葛朗台还有谁能做得出?这一“抓”一“拍”也就“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二.欺骗的本性
在描写太太病重身亡,女儿悲悼亡母之后,这样写葛朗台的举动:“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我们姑且不去细谈,单一个“搀”字,就活活画出了老守财奴的丑恶灵魂。
搀,扶持也。一般场合,都是青年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七十六岁的长者去搀扶自己的女儿,真是有悖情理,让人忍俊不禁,让人嗤之以鼻。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刻画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而要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就要讨女儿欢心。所以,为了守财,为了金钱,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一个“搀”字,活画出了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小说还写了葛朗台“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细节。“哆嗦”动作幅度不大,上了银幕,也只能以“特写”处理。“哆嗦”在文中既不是因为年迈,身体机能出现衰退的反应,也不是因为生病,身体机能出现障碍的反应,而是一种被种种权谋和重重心事“规定”了的举动。因为,老态能获得怜悯,能获得同情,所以这个守财奴不“哆嗦”也强要“哆嗦”,怕女儿不放弃继承权,心灵震动,情不自禁也要“哆嗦”。两种思想动态,生动地再现了守财奴在财产归属尚未定夺的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高度典型化的细节,思想容量是非常大的,读之,足以一目传精神。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多爱她,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因为我家什么都藏在骨子里。”我们只听说过刻骨之恨,还从没听说过这样的“刻骨之爱”,这个守财奴真是让读者大开了眼界,所以在葛朗台父女之间根本没有亲情,留有的仅仅是欺骗。
三.市侩气息的本性
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投机商,所以葛朗台快要死了,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当镀金的十字架,镶银的圣水壶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他真的是这样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吗?不,不是。使他起死回生,死不瞑目的巨大力量,不是“十字架”,也不是“圣水壶”,而是这些法器上镶镀的“金”“银”的魔力!何以见得,请看下面的细节描写:“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心目中,惟有金钱,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个细节,以含蓄之笔,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典型特征。
这个投机商人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作是金钱交易。什么“公平交易”“人生交易”,“这交易划得来”,无不在刻画葛朗台丑恶肮脏的灵魂。临终了还叮嘱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对金钱的占有欲是多么强烈!这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浓厚市侩气息的投机商人。
鲁迅先生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次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守财奴》的细节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这种艺术境界。这些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这个虚伪、凶狠、贪婪、吝啬、狡诈的守财奴形象。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更能具体地理解他贪财——骗财——抢财——守财的举动,理解他毫无人情味,一味贪、占、守的悲剧人生。他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除了占有金钱以外,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拜金”泯灭了葛朗台的人性,也割断了他和其他人之间除了“金钱交易”以外的一切感情和联系纽带。“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赚钱,人的一切均是交易。”——这就是一个守财奴的人生观。
张爱荣,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