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萍
虽然出生于金统治区,但“归正人”辛弃疾受到的教育却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他的祖父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这样必然影响以至于决定辛弃疾的思想意识的主导是儒家思想。
本文即从辛词化用《论语》典故的分析中,探其儒家思想的体现。陈满铭先生对辛词用典出处的分析,条例清晰详尽。现例举明之,凡三十二见:《水龙吟》六见,《踏莎行》与《贺新郎》各三见,《水调歌头》、《木兰花慢》、《婆罗门引》及《哨偏》各二见,《破阵子 》、《满江红》、《鹧鸪天》、《祝英台近》、《兰陵王》、《归朝欢》、《念奴娇》、《浣溪沙》、《沁园春》、《蓦山溪》、《六州歌头》及《行香子》各一见。这些词中包含了稼轩积极的儒家思想。
一.积极的入世精神
儒家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入世精神,正视并面对现实,投身其中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品格也许是它能经久不衰的原因。我们来看: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至即去,招亦须来。”(《沁园春·杯汝前来》)
“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感皇恩·七十古来稀》)
在这两首词中,“吾力犹能肆汝杯”化用《论语·宪问》。“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出自《论语·子罕》。这时的辛弃疾已经迈入老年的行列,但他仍积极入世,不忘投身所须事业中去。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发之情也只有儒家思想者才能够至死不渝,矢志不移。
二.“用行舍藏”的精神状态
时值壮年的辛弃疾,满怀一腔报国热情,上献《美芹十论》和《九议》,希望可以收复旧地,恢复统一,但在42岁那年,却被弹劾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一带十年。三仕三已,但最终未得到重用66岁时回到故居,直至含恨而逝。但词人一直用“用行舍藏”的精神指引着他。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水龙吟·题瓢泉》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踏莎行·进退存亡》
这两首词中词人不止一次提到了用行舍藏的思想,虽荣辱不定,迁谪无常,不能建功立业,但辛弃疾那颗心却依然可见其跳动。“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在用前韵》)
三.独善其身的苦闷与无奈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而辛弃疾的壮年时期却在赋闲中度过。“公一世英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南宋范开《稼轩词序》)。建功立业始终是稼轩心中的梦。但现实是无奈的,独善其身的他却不能有一颗平静的心。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那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成酣求明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见古人我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蓦山溪·饭蔬饮酒》)
在这两首词里,“甚矣吾衰矣”、“二三子”和“饭蔬饮水”均出自《论语·述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也无能为力,只有哀叹罢了。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但词人一生也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用典增加了文学尤其是韵文文学的含蕴性、形象性,这是辛词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而本文主要分析了辛词对《论语》的用典情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辛弃疾的身上深深地烙上了儒学的思想,而用典也使辛词能“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千古留名。
魏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