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原理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13 05:29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移步观察点信息反馈

任 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生物体的某一系统将控制信息输出以后,又将其作用的结果送回原系统,以调节尔后的动作方式,这一过程即为反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反馈原理,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接受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他们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调整、改进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面批评语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作文教学中反馈信息的良性循环。

一.作文指导中的有效调控

没有反馈的信息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受控部分必须同时有反馈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有效调控。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调控”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反应,以调节教学活动的安排。

如,命题作文《莫以成败论英雄》。教学中,笔者首先提出了如下问题:是不是只有成功者才称得上英雄呢?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他们追溯历史,例举史料,在说明成功者果然是英雄的同时,指出历史上有些失败者也被后人称为英雄。生⑴:《三国演义》中的开场白便是: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虽然群雄纷争,最后以三国归晋而告终。但并非只有达到统一的司马氏才能被称为英雄。生⑵: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但最终魂归五丈原,逐鹿中原也以失败告终。但诸葛亮仍然被后人认为是英雄。生⑶: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被人称为英雄;兵败走麦城的时候,仍被人称为英雄……学生的信息反馈,说明了学生不仅能从事物的正面认识到以成功论英雄的道理,而且从事物的侧面认识到虽以失败而告终而仍被后人称为英雄的传说和史实。接着,笔者提出了第二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以失败告终,而仍被后人称为英雄呢?以激起学生由表及里的深层次的思考。生⑴:虽然他们不能预计自己的结果,但其内在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生⑵: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主观上的追求不能实现。但他们执着追求的精神产生了莫大的鼓舞力量。生⑶:虽然他们以失败告终,但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令人可敬。生⑷:我国有句古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相互转化的,失败有时酝酿着成功,成功有时也会潜伏着危机。可见,客观因素十分必要,主观因素更为重要。被后人称为“英雄”的名人在奋斗的道路上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为后人的成功留下了历史的经验……以上信息反馈,反映了学生看问题的方法在起着变化,不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且通过事物的现象触及到了事物的本质。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印证自己的观点:不放弃追求的坚定信念乃是英雄精神的共同特点。可见,作文指导中的有效调控不但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涟漪。

二.作文批改中的“形成性评定”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从中心与材料、详略处理、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定。这种在作业批改过程中作出的评定,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形成性评定”。

形成性评定的常用方法有:①由教师作出评定,如对文章的内容与观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出及时评定。②由学生集体作出评定:如相互查阅,找出文中语言上的亮点或语言表达上的瑕疵;指出观点与材料统一的长处或材料与观点相悖的不足……③由家长参与对学生作文的形成性评定,主要看语言是否通畅,文字是否规范,书写是否认真……④由学生自己作出评定,如通过自查,查内容是否切题,查材料是否具体,查前后是否照应,查过渡是否自然,查句子是否通顺,查文字是否规范……

形成性评定,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得信息的反馈。从而,发挥反馈信息的“动机作用”功能。当反馈信息作用相反时,及时去抑制不正确的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去纠正偏差,弥补不足,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

如,某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坦露:

我是一个苦难的女孩,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父亲因为我而不顾虚弱的身体盖了楼房。楼房刚竣工,父亲大病突发。每当夜深人静,我一人独守那幢父亲留下的小楼,总是哭着想父亲。父亲是个最爱我的人,如今他走了,没有人再爱我了。母亲曾经说她很爱父亲,可是不到一年,家中多了一个后爸,我看到她和那个人相亲相爱,真想一刀子捅死他。

作者以对生父的爱伴随着对后爸的恨,心灵上笼上了一层阴影。于是,笔者在眉批中写道:“也许你现在对母亲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可是,你可曾去了解一个失去丈夫的妈妈心灵深处的伤痕?纵然她对你的父亲有千般爱意,可是为了你,她得勇敢地面对现实。她选择第二次婚姻,难道不是为了你有一个温馨的家吗?”

这里,学生获得的是及时的反馈。对于受过伤的同学更多的应该是心灵上的安慰,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于理。从而,为矫正学生的心理多了一面伦理方面的镜子。

三.作文评讲中的短信息反馈

作文评讲的过程是师生面对面的信息传输过程,它更多的诉诸于语言,其反馈方式主要是短信息反馈。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作出心理上和言语上的反应,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短信息反馈作出信息处理的调整。从而,使信息处理的回路形成有效的往复交叉。

如,讲评话题:观察与描写事物的特点。主要环节:㈠观察点的选择。1、定点观察。2、移步观察。㈡佳作欣赏。1、习作《我们的教室》;2、习作《长江大桥》;3、习作《中山陵》。㈢师生互动,评议习作。1、《我们的教室》:①观察仔细。如,“走进教室,踏上水泥平台,你会看到在教室的上方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她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国争光。国旗两侧是学校的校训——求实、守纪、严谨、活泼。在右边的墙上有一块约4.5米长、1.3米宽的黑板。黑板的左边,有一个绿色的‘意见箱,它是联络老师与学生感情的窗口……”②移步换位。作者善于变换观察的距离和角度。介绍室内布局时,由上而下,由前而后,观察时随着视线的转移有序变换。2、习作《长江大桥》。显著的特点是,在说明中穿插记叙和描写,既符合说明对象的特征,又唤起读者的想象。如,“长江大桥从江南一直延伸到江北,如长虹贯天,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正桥由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把住,把一个个石拱联结成一个庞大的整体。正桥连接着两个引桥,仿佛巨人的手臂伸向祖国的南方与北方。”3、习作《中山陵》。本文综合运用了定点观察与移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中山陵,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移步换景:“由广场上台阶,有大石坊一座。由石坊而入,即为墓道,长375米,达于陵门。陵门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进门为碑亭,中立丰碑,有八米高,上面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再往上有台阶十八级。上为祭堂。祭堂仿古宫殿式,门楣上镌有‘民族、‘民生、‘民权横额,门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习作者采用移步观察的方法,因此,层次分明,表达有序。㈣综合评议。此三篇都是描写建筑物的。作者的观察点略有不同。写《我们的教室》,作者的观察点是不断转动变换的;写《长江大桥》,观察点基本固定,还用记叙与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写《中山陵》。作者的观察点是移动和固定有机结合。三篇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观察事物,不管观察的位置移动与否,作者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察点。这样,才能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否则,则杂乱无章。㈤自我查对,学生根据三篇文章的讲评,自我对照,看看自己的习作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点,怎样调整与修改更为妥帖。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的互动,信息的往复交叉,有的表现在观察点的处理上,有的表现在事物特点的把握上,有的表现在说明与描写的表达上。由于短信息的交互作用,学生不但明确了如何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确定其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观察,或者是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的有机结合,而且把握了在说明中如何通过适当的描写与叙述,凸现说明对象的特征。从而,为自我修改提供了示范。

如,有位同学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校有两幢教学大楼,每幢有24个教室,每幢都是三层。”这句话,从语序上看,有颠倒之嫌;从观察顺序上来看,有倒置之误。这里,应该按照由主到次的观察顺序,先观“大楼”,再看“楼层”,细察“教室”。一言以蔽之,问题在于观察点没有找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讲评中师生的互动,信息的交互,才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观察点与观察顺序、观察顺序与说明顺序的关系。

任建,教师,现居江苏通州。

猜你喜欢
移步观察点信息反馈
基于OBE理念和多元信息反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菩萨蛮·玄英梦
会移步的骷髅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
博士丁在线
《知识窗》第5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