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2009-04-13 05:29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三文言文词汇

沈 飞

在现在的教育界“文白之争”仍然十分激烈,没有定论。但是,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却是显而易见的。文言文教学与白话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它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因为,它的年代久远,词汇、语法与白话文之间始终有所差别,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想要直接跳过文字,去欣赏文化,陶冶情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的症结并不在轻“文”重“言”。而是在,机械地教授“言”,笼统地灌输“文”。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哪位教师极力倡导文言文词汇、语法的学习,好像就是一种落后守旧的教学方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不是在私塾里泡大的,不是看古代小说看大的,他们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浅显的,如果不在高中阶段,踏踏实实地有效地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方法,又如何能去体悟难懂的文言文背后深邃的思想,悠远的情韵呢?又如何能在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之后,独立地阅读文言文呢?

一.高中文言文学习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

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就是高考,文言文的知识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份额,以我所在的浙江高考卷为例: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占18分,(包括选择题、句子翻译,有时还会出现断句题)。古诗文鉴赏6分。论语题4分。文言文的默写6分(浙江的高考卷默写不出现代文的句子,这部分在会考里考查过,因此所有的默写都是古诗文)。这样算来文言文就占了34分。除去作文的60分,在90分里,它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到了高三后,不用老师强调,学生自然会把眼神聚焦在这些分值上面。但是,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我却感到这方面成绩提高的难度。古诗文鉴赏不在这里谈论,因为我觉得它的教学方法和考试策略和另外几项还是有区别的。仅就文言文阅读默写而言,虽然,我在高三这一年中狠抓文言文学习,学生也配合了很多,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一天天的基础知识练习,每天的背诵默写,教师教得很尽心,学生学得也很认真。常常有学生提问,教师就演示推理给他们看,每次我演示的时候,他们都能很快理解,但是,当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却又常常深陷迷雾中。也认真订正默写错误,但是就是无法根除。由此我想到,文言文的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可以靠一些小伎俩得到一些小便宜,但是你想大幅度提高,那是非常困难的。你连陈述性知识的命题个数积累都不够,还想形成网络,甚至获得程序性知识,那就是做无米之炊。二就是希望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为他们以后独立阅读品味文化经典做准备。中国悠远的历史里,白话文存在的时间相对要短很多,而很多的文化经典都是文言文的形式。学习,是终身的,这种观念现在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师,不可能跟着学生一辈子。如果,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领略到更多的文化典籍的韵味精深,那么,高中阶段就要为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了解常见的语法的规范,掌握使用工具资料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

所以,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

二.知识的积累要做到有序、反复强化

第一,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线索意识。文言文伴随着中国漫长的历史而存在,要想对其有个清晰的了解,就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在接触新知识,提取旧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时,才能做到有效。提取信息的线索有很多,如时间顺序、文体类型、主题内容等等。我认为时间线索的加工是最简单、易学的。强调时间线索,使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课文有个整体印象。现在的初中没有独立的历史课,综合成社会学科,同时也不参加中考,所以很不受重视。学生进入高中后,他们连中国的朝代顺序都弄不清楚,但是讲了几次后,学生仍然没有记住,我也就听之任之了。直至,高三,我发现学生连唐在前还是宋在前,都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一项内容的缺失在文言文学习上带来的隐患。苏教版的文言文课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也不是按照难易程度编排的,而是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思想,然后将高中阶段所要学的经典文言篇目进行选编。这样的排法自然有好处,但也有劣势,学生对时间顺序本来就没概念,现在更是彻底地抛掉了。每次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都颠三倒四。而时间顺序的强化,是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记忆加工时,最有利的线索。因此,如果学生的时间概念模糊,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时间的线索,并要求每学一篇新文言,都要归位到他们头脑中的年代网络位置里。这样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就可以以时间顺序,让学生将学过的文言文罗列出来,里面相应的朝代背景、文学常识、词语变迁、语法特点都能有一个提取的线索。

第二,背诵知识,真正做到掌握知识。对于母语的学习,我们常常强调的是理解。认为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但是文言文学习因为它的特殊性,背诵是不可或缺的,有可能是占主要地位的。在《旧文重读》里,王力先生的文章中写道,他认为文言文学习中,语言、语法、词汇三者之间词汇是最重要的。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在知识积累方面,它的过程和学生学习外语非常相似。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文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例如课文下的注释。作为教师,作为要带领孩子高考的教师,我当然知道文言文课文下面的注释有多重要。当然也会在学生面前强调,上课也会多次提及,但是,思想认识上觉得只要他们理解了就行。现在我认识到,仅仅所谓的“理解”是完全不够的。一定要记在脑子里。让学生把文本注释全部背下来,并且报听写;或者直接用早自修检查词语背诵。当然,注释也不是全对的,标准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有错误、有多种说法的注释要进行纠正、补充。同时,课文的学习只靠注释是不够的,课文中出现的典型实词、虚词也要及时补充进来,进行背诵检查。如果在高一高二的学习时间里,不注重积累,等到高三,再以那种列表的方式列出某个字的所有意思,再附上例句,效果是极其微小的。

第三,练习文白翻译,精读背诵文段。在掌握了词汇之后,还要懂得使用,文白翻译就是练习的最好方式。能够将每篇文言文课文都精读当然最好,但是,因为教学时限实在很难做到。我所谓的精读,就是要做到逐字逐句的翻译,当然一些不能这样做的文章除外,例如《阿房宫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但是能翻译的,如果篇幅较长,那么就在课堂上,请学生起来逐字逐句翻译背诵语段,篇幅短的,如《烛之武退秦师》,可以全篇翻译,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什么选背诵语段进行这样的训练?因为,课本上要求的背诵语段就是高考默写的范围,学生动力比较大。而且以高中生的年纪,他们机械记忆所占的比例下降,理解记忆的比例上升。有些学生即使到了高三,在默写背诵文段时,还经常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在口头背诵的时候,对课文的断句、多音字的判断掌握得很差,从根本上来,这些错误都反映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掌握的肤浅,不到位。因此,以背诵语段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到如此学习文言文所带来的学习效果,希望能影响他们自己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要依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文言文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思维。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对文章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注意能力有限。如果一节课只做一件事情,比如学生只是听老师一个劲地讲,很难始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编码。而一节课将听说读写全部结合起来,至少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练,同时也能集中精神。特别是在教《<论语>导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方法尤其管用。因为,《论语》的篇章较短,让学生在课堂内马上将几句话背下来,默出来,重点词语、句式掌握好,是完全有可能。但是容易记,也容易忘,反复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在教室里备几本明清小说。这一方面很多大家如周作人、朱光潜等,在提到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时,都有说到小说阅读不可磨灭的作用。明清小说的文本,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写作而成的,一方面与白话文的表达比较接近,学生读起来不会太过吃力,另一方面,又大量保留了词汇的古义,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扩大了文言文知识的储备。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词汇意义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周振甫先生在《立体的懂》这篇文章里,这对文言文的“懂”,提出了三个角度:“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对我很有启发,他所描述的那种境界,让我尤其向往。我想依靠高中学习,能够达到这样的阅读古文的水平是很难的。但是,如果能将高中课本中的几篇古文里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这样的境界,那么应付高考是绰绰有余了,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也是打好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沈飞,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中文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高三文言文词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高三·共鸣篇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