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组新词来源及衍生模式分析

2009-04-13 05:29邢淑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宅女新词词语

“宅”组词在网络上颇受青睐,以“宅”为语素的词更是层出不穷,那么“宅”字缘何而来、又如何在网络迅速走红呢?从我们通用的“住宅”“宅门”“豪宅”到流行词“御宅”“宅男”“醒宅”等等,这种文化背景之

下又有什么潜规则?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作为日源外来的“宅”字义项进行分析。

一.“宅”组词语回溯

汉字“宅”,据《说文解字》解释是形声字、从宀(mián),乇(zhé)声,“宅,所托居也”。在《现代汉语大字典》中“宅”字被解释为“住所;住宅”,例如“宅第”“宅基”“宅门”“宅院”“宅子”等,是一个正统的名词,作为独立语素存在。区别于网络中“御宅、宅男、宅女、宅人”之义,然而在古代汉语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很多类似于网络词汇的“宅”组词语,例如:

⑴钱起《宿毕侍御宅》。——《全唐诗》

⑵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其恤养。——北宋·小说《太平广记》

⑶况三缄之母久欲与彼求配,得紫霞三请月老,挫折良缘,意淫宅女幺姑所化后身,皆无辜而毙。——清·小说《绣云阁》

⑷郭有蕃狗,随郭卧起,非使宅人,逢之辄噬。——北宋·小说《太平广记》

通过对北大语料库的“宅男”“宅女”“御宅”的统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近似于网络新词的“宅”组词语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产生于我国古代汉语之中。⑴句中“御宅”一般是放在姓氏后面,表示对对方居所的敬称,(2)句中虽然一般用于“外宅男、内宅男”之中,而(3)、(4)句则已经出现“宅女”“宅人”双音节的词语,但仍旧没有形成固定的复合词,从而缺少社会性、普遍性。日本文化有相当比例是由中国输入或者接受中国文化产生的,因此作为日源外来词的宅组新词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现成的语词,并不特殊,但两者义项迥异。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的一面,又有理据性(包括组合关系中的象似性)的一面,是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1],加之古代文法以及训诂的要求,我们在用现代汉语翻译古代“宅”字之时必定有了多种取向,之后复合词的出现,单个汉字所代表的含义越来越清晰化。“宅”字更趋向于用短语或者短语结构来表达其意义,只有在特殊的用法中,例如“宅心仁厚”等成语或者地名、特定称谓中才有区别于名词的用法。基于语言的时地论,我们对于“宅”字义项也不能一概而论。同时网络“宅”组新词属于汉文化的倒灌现象,我们力求分析在汉字倒灌时义项选择的取向和变迁。

关于网络语“宅”字,主要来源于日语的“御宅”[オタク],最主要的意义是“贵府上、您家”之义,是第二人称敬语,“宅”的意义的真正转型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时日本播出动画《超时空要塞》,因此成为动画迷的专用词,之后评论家中森明夫正式用“御宅”一词,来指称“无内涵的动画、sf迷”,之后受“宫崎勤事件”的牵累,“御宅”有了其负面意义,通常指“沉浸在动漫世界,无法正常融入社会的人”,虽然近年有所改观,但是还是依旧存留“宅”的藐视观念。此种观念传入台湾之后,因[タク]的汉字形体为“宅”,通过形译式(汉语吸收日语词汇的一种特殊方法,即将日本用汉字书写的词借来但仍按汉字字形使用)为台湾接纳,所以在台湾一般是指热衷及博精于动漫、漫画及电脑游戏(ACG)的人,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

立足于古代汉语研究网络“宅”组新词的发展、传播、演变,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两者本义都表示对对方居所的敬称。此外文化模式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使两国的“宅”组词语的演变由交汇走向了平行发展,但是在网络词语的使用中,又出现了一定的交融现象,我们可以看作这是汉字通过网络的“回溯”现象。“宅”组新词作为一种外来词语,带着中国的特色,也携带了异域色彩,从外来词的社会功用来看,日语词汇“御宅[オタク]、宅男”等宅组新词所作为复制因子进入到借入语言具有其实用性和合理性,甚至兼有一定的时尚性。可以得知,现在充斥网络“宅”组词语是经过“中国本土——日本——港台——中国本土”的过程,是汉字文化的倒灌现象。

二.“宅”组新词的意义以及模式演变

探讨“宅”组新词的意义要清楚日语“宅”组词语泛化原因,在日本“御宅族”大多是年纪在20~40岁的独身男性,因此也就有了“宅男”一词,他们曾经被认为是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而在动漫和电玩里寻找安慰的自闭一族,但是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此外,由于“御宅”并没有特定的性别指向,在日本“女性御宅族”也可以叫做“宅女”。在日本的ACG界中,“宅”的词性清晰,为名词和形容词。“宅男”在2000年台湾特网文化兴盛后广为传播,到2007年不止出现在次文化之中,许多媒体也开始使用,目前为止,“宅”字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词性、意义都已经泛化。

经过对网络“宅”组新词的统计,其中主要的短语及句子有:

御宅、腐宅、阿宅、宅男、宅女、宅友、宅人、宅物、宅主、宅民;火车宅、建筑宅、军事宅、动漫宅;河北宅、山东宅、河南宅;大宅萌、宅域、宅居、宅窝、宅内网;醒宅;宅急送;“世界很宅”、“你宅了吗?”“如果,宅”“宅一起”“最萌、最宅、最有爱”

针对网络词语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宅”组新词的义项分化方向归纳为:⑴依赖网络自我为中心⑵沉迷于自我兴趣⑶群落特征⑷封闭、不喜社交等四个指向。从语法角度来看,“宅”可以分为以下词性,并各自对应了一定的义项:

①形容词

孤僻、自我的、流连网络、足不出户、精于自我爱好等形容某种人群或与此种人群有关事物的四种性征。例如:宅物、宅友、宅主、最宅、阳光宅男

a日本宅男迷恋二维美少女 视其为爱人(www.cnbeta.com)。

b每逢周末,难得清闲,他们便迷恋上“宅”在家里的暖暖生活。(阿紫紫《宅男宅女宅生活》选自《家庭健身房》)

c上海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著名学者顾晓鸣认为“宅”已经成为了一股全世界范围的潮流。“宅”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泉州晚报》2007一12-08)

但是对于此义项语体色彩褒贬不一,因地域而异,日本偏重贬义,港台偏重褒义,而中国大陆则是中性,只是指代一种生活态度。

②名词

指精通于某些自我爱好的网络少年或青年,例如“火车宅(对居住国内的火车、电车的名称、功能、产地、车轨、实用性等倒背如流,对火车钟爱)、动漫宅、军武宅”。

③动词

以自我为中心,呆在自己空间,沉迷网络和自我兴趣,不常出门。例如“宅一起”、“你宅了吗”。

a但是,虽然很多人“宅”,但有人宅成自闭青年,有人却宅出特色与竞争力。(《青年参考》,2007转自台湾《天下》)

“宅”族新词以这种特定模式衍生,我们可以用“模因论”来解释,模因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输[2]。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理解“宅”组词语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变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变异的规律和机制。

⑴“××+宅”结构

火车宅、建筑宅、军武宅、动漫宅、偶像宅;河北宅、山东宅、上海宅等。

“宅”在构成词语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口语化的倾向也越来越大。起初,日源“宅”类词的汉字写法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宅”处于后位,因此定位性比较明显,宅男、宅女只是对“御宅男”、“御宅女”的简称,与“宅”组合的前位构成成分是表示所指群体共有特征的关键成分。

当“宅”字传入中国之后,“宅”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虚化,带有明显的类别色彩,在整个词语意义的形成过程中有辅助性作用,例如我们列出的词语“火车宅”、“偶像宅”,也就是说被别人称为“宅”是相当不容易,必须是精通某项事情的专家,包含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废寝忘食”之说,这里的“宅”字已经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但是并非所有的三音节“宅”组词都是褒义,只限于“复合性名词+宅”的结构中。

像“河北宅、山东宅、上海宅”等“地名+宅”字的结构中,“宅”字只是一个群体的象征,是基于一个地域内部的群体象征符号,“宅”在这里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团队”之意,他们有着对ACG文化的热爱,有相似的价值取向,热爱动漫和漫画,这里“宅”字是中性词,甚至还有一定的凝聚力。

⑵“宅+×”结构

宅友、宅人、宅物、宅主、宅民、宅域、宅居、宅窝

在上面的词语中,“宅”字头新词都是以偏正结构出现的,“宅”词性上趋向形容词化,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许多人不清楚“宅男”、“宅女”的原因而类推出来的,上述词语经常在特定论坛或者圈子里面出现,联系上面三音节的词语来看,“宅民”可以是“上海宅”中的臣民,之所以称为“宅友”可以是因为都是“动漫宅”或者“军武宅”,而“宅主”一般是一个论坛的斑竹之类,这样来理解,“宅”又有两种倾向,一个是偏向现代汉语中“宅”的意思,一个是“志同道合、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意思。

诸如“宅域、宅居、宅窝”等词语多指宅人的聚集地,而网络上宅人基地也不少,这样的称谓符合大众寻求归属感的心理,也在隐射出宅人们的处所选择的癖好。

⑶“×+宅”结构

腐宅、醒宅、阿宅

这里的“宅”字是分别置于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前缀之后,这里的“宅”字具有语法标志作用,不论与“宅”组合的成分什么,一经构成“宅”类词,则一律为名词,故在双音节词语中,后置的“宅”字是名词的标志,代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群体的总称。

⑷“宅”组词其他词语或短语

“大宅萌、宅急送”为专有名词,是日语词语的音译,没有研究价值,其中网络流行的话语“我很宅”“如果,宅”“宅一起”“你宅了吗?”“最萌、最宅、最有爱”,这里的宅更是表现了一种单纯的生活状态,“宅”是部分年轻人追逐的生活状态,他们认为“宅”很可爱,有点小酷,有些流行,这里的“宅”的词性有些混乱,但是我们大体可以分成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大体对应的形容词义是“闷骚,双面性格,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网络,不想上学或上班,无规律作息,网友众多,爱养宠物,收藏癖,爱拍照,超喜欢写日志”,动词词义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不闻窗外事,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体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里的动词看成是形容词的活用。

三.小结

“宅”类词是一个庞大的流动性群体,结合上述的词语,我们不难看出该组词语是在已往的一些带有共同语固有构词成分的新词词义的衍生,往往都是直接通过对原有的一个词或构词成分的某一意义或形态推衍而来的。在模仿理论的基础,通过模仿“御宅”、“宅男”而生成其他模式的“宅”组新词,通过模仿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伴随中外文化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汉族人旧有的某些语言观念和文化心态在慢慢地改变,对外来文化、外来语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3]“宅”组新词的产生正是契合了这一点。语言模因的影响使“宅”组新词一方面形成了本土的特色,另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形成跨文化。因此,在语音模因下衍生的“宅”组词也会逐渐深入日常生活,义项渐趋泛化,代表“整天呆在家里,留恋网络”之义,为更多受众接受。

参考文献:

[1]王寅,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M],新华出版社,1999年.

[2]郭艳、陈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外来词[J],长沙大学学报,第22卷第3期,2008年5月.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年3月,第38卷第2期.

[3]祁晓霞,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C],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

附注:

全文参考文献为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此外,收集资料途径为网络汇总,其中包括对Google、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北京大学语料库的使用。

邢淑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系学生。

猜你喜欢
宅女新词词语
声音·数字·新词 等
LOVE IN 20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追剧宅女教汉语
学诗偶感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