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杰 陈 通
摘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经济学中的城乡人口迁移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文章结合中国实际,论证了城市化正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经济结构这一作用渠道,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经济结构
一、引言
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城市化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发展经济学中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发展经济学认为,城市化的缘起,一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农地的相对稀缺,将缺地的劳动力推向城市:二是城市经济的力量将农村劳动力拉进城市。Lewis(1954)最早提出了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模型,后来,人力资本理论开始被引人模型,用来解释城乡人口转移的问题(Taylor&Martin;,2001)。Lucas(2002)用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了一个在无限增长的经济里,劳动力从传统的土地技术密集型部门向人力资本密集型部门转移的城乡二元模型,并对二战以后的低收入国家城乡移民进行了理论研究,强调了城市对移民积累现代产业新技能的重要性。
按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终将会停止。可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保留了传统的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将外生的技术进步作为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此后,围绕着如何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和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如何被经济系统内生地决定的问题,发展起一系列的新经济增长模型。这类模型通过知识(或人力资本)的外溢性来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新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注意到知识外溢性所导致的经济活动在空间的聚集,以及空间聚集对于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前者是经济增长如何影响城市化方式的问题,而后者是城市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的问题。这二者正是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于国内当前关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多把城市化直接作为经济要素来考察。按照Henderson(2002)研究结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城市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尤其对中国实践而言,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尝试作深入探讨。
二、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由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有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经济结构、制度变迁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对于一具体国家而言,自然资源基本上是给定的,即使能够能动地改良生态环境等,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选择的。制度变迁虽是人为的因素。但是受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制约,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因此自然资源和制度变迁在一定时期内就称为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因素。因此,对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要素的分析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1物质资本。一般来说,充足的资本积累和投入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一些发展很快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很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资本的形成或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存量的持续增加是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存量的高增长需要持续的高水平的投资支出,而为了维持持续的高水平的投资支出,就必须增加储蓄,包括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也包括引进外资。因此,一切影响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引进外资的政策都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
2劳动力。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劳动力作用于物质资本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物质资本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社会财富的。关于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展经济学家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仍存在很大分歧。从经济角度讲,劳动力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所以足够的劳动力无疑是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所揭示的原理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示,并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总体说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有利于提高人类自身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人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2)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直接改善和提高物质资本生产的效果,推动经济增长。掌握较多知识的劳动力能够发现许多未被应用的物质资料,获得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新资源。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生产物质产品的新手段,或者创造和发现替代品,都有利于节约短缺的物质资料,克服瓶颈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3)人力资本是一种高增值资本。人力资本积累进程是一个知识扩展、技能熟练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者所蕴含的生产能力会加倍地扩张。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劳动者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能发挥出更大的协调、配置、创造等能力,实现更高经济效率。
4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要求与它相适应的一定的经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适合本国实际情况:能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能否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否既有利于促进近期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尤为重要。产业结构,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即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一般地说,产业结构高度化表现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最适当的产业结构。
总结关于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等,而把其余归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三、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要素影响分析
1城市化对物质资本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多依靠资本投入的增加。这种低效率的投资扩张,正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简
单的数量扩张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将会逐渐减弱,特别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带来的投资增长,将会使社会整体投资效率提高,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城市化引诱投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城市化可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进而促进投资的增长。城市化对于提高人们的收入有明显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化所导致的聚集效应使生产要素市场尤其使劳动力市场更好地发育,而发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就业机会;其次,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的地区的工资率相对于农村地区的工资率要高,因此城市化可以成为提高人们收入的一个间接手段:再有,民营企业和城市第二、三产业部门继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国内储蓄必然相应增加。(2)城市化将伴随大量投资。要实现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支撑。投资需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增长,主要靠旺盛的投资需求来支撑。21世纪初,无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城镇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住宅方面的投资需求几乎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城市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人口城市化进程将促使国家和投资者增大投入,从而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应该肯定,对于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的边际影响越来越大。
2城市化对劳动力影响。城市化过程。是现代社会提高就业率的最好途径。城市化水平是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长期的低城市化水平影响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导致城乡低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化过程是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人口和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必然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多,毫无疑问会增加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数量,从而总体上增加了劳动力的数量。另外,更重要的是,城市化会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这方面将在下面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部分里展开讨论。
3城市化对人力资本影响。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先天素质。城市通常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文化医疗卫生条件等,因此,优生优育使得新生一代具有较好的遗传素质。二是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力的身体和智力素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远较农村地区高,城市居民营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通常远高于农村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高的生活质量,从而具有较高的身体和智力素质。三是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力普通教育水平。普通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由于城市地区拥有较好的普通教育条件,城市公民普通教育水平通常较显著地高于农村地区。四是城市化有利于人劳动力获得职业技术培训的便利和机会。职业技术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城市地区通常拥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和网络,能够提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从而能使城市化人口和劳动力获得所需的职业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其职业技能素质。五是城市化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城市化迁移可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迁移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将显著提高迁移人口的劳动生产率。
4城市化对经济结构影响。对于经济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结构来说,产业结构的成长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市化反映了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的推进为产业结构成长奠定了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则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城市化推进了产业结构成长。这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化引起产值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变动方面:(1)在产值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上升,以及服务业的比重相应的上升,使传统的生产结构向现代生产结构转变;(2)在最终需求结构中,农业和食品需求份额下降,工业消费品社会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的需求份额上升,这就从需求方面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成长;(3)在投入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投入减少,制成品的投入增加,中间使用量的比重上升,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成长。二是从收入拉动了产业结构成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转移,会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效率,从而在人口增长不出现异常变化现象的条件下,会导致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收入上升,会增强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带来资本积累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并引起消费结构、从而需求结构的变化。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当我们明确城市化不是一种经济增长的要素后,自然的逻辑就是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得出城市化正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经济结构——这一作用渠道,从而与经济增长建立了联系。
中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持续增长的需求支撑。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与城市化问题紧密相连。根据我们分析,我们建议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确保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