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明代纪年墓清理简报

2009-04-09 18:53徐培根程晓辉
南方文物 2009年3期
关键词:龙泉窑临川青釉

徐培根 程晓辉 张 蔓

2008年3月19日,抚州市临川区临川大道临桂花苑建筑工地发现古墓。抚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立即赶赴现场,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清理,共清理2座明代墓葬,分别编号为08·临·M1、M2,其中M1出土2件龙泉窑青釉瓷器和墓志一方。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2座古墓均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大道一侧的临桂花苑建筑工地内,M1位于临桂花苑的西北部,其西侧20米处为M2。两墓平面均呈长方形,采用长方形青灰砖砌筑,拱形券顶,墓底青灰砖上铺有细沙。两墓形制和用材相同,大小略有区别。M1坐北朝南,墓室长220、宽120、内高70厘米,用长32、宽11、厚5厘米的青灰砖砌成。M2的墓向为东北朝西南,墓室长230、宽150、内高110厘米,用长37、宽13、厚8厘米的青灰砖砌成。

二、出土遗物

两墓仅M1出土少量的随葬品,计有青釉瓷器和墓志。

1青釉瓷器,2件。均是龙泉窑青釉瓷器。器型分别是碗和盘。碗,08·临·M1:1,完整。厚圆唇,斜折沿,腹壁上部较直,近底部内弧收,内底较平坦,圈足,足端平。内、外壁满施青釉,仅外底足刮釉露胎,中心仍留有釉斑,露胎处呈火石红色,釉层较厚,釉面开较大的冰裂纹。内、外腹壁刻划莲瓣纹,纹样不清晰。高8.5、口径14.8、底径6厘米。

盘。08·临·M1:2,基本完好,口沿有磕痕。厚圆唇,敞口,斜弧腹壁,内底较平坦,圈足,足端平坦。内外壁和足墙均施青釉,釉面开冰裂纹,外底足刮釉露胎,中心留存釉斑,露胎处呈火石红色。高3、口径12.7、底径6.5厘米。

2墓志.一方,08·临·M1:3,完好。青石质,圆首方身,弧顶,平底,高55、宽33—37.5厘米。一面阴刻铭文,碑额2行篆书“明故邵孺人艾氏墓志铭”10字。碑额下为楷书志文,从右至左纵向刻,20行,每行满28字,计483字,除极少数字模糊不清外,绝大多数皆清晰可辨。

三、结语

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相同,均采用长方形青灰砖砌筑,两墓相距不远,处在相同的地层高度,应是同时期的墓葬。根据M1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艾妙音.贤明淑德,勤谨节俭,教子义方。生于名族,性资纯、清秀,35岁居孀守寡,犹能新其居充其业,视先君在日有增。驰心挺松柏之操,流馨于遐迩之区。墓主生于正统丁卯年(1447年)4月,死于正德丁卯年(1507年)七月十一日,享年61岁,于正德四年(1509年)下葬。由此推知MI的下限为正德四年(1509年),是有绝对纪年的墓葬,这类小型纪年墓葬江西地区发掘较少,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临川地区,乃至江西地区这时期墓葬的形制、结构、用材、埋葬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出土的墓葬志文采用篆书和楷书书写。楷书中的“汴梁”简写成“卞梁”,对了解当时的书法以及文字的源流变化提供了资料。墓中出土的龙泉青瓷碗和盘,制作规整,底足修削圆润,胎体细腻,胎色灰白,内、外壁满施青釉,外底足刮釉露胎處呈现火石红色,釉层较厚,釉面开冰裂纹,呈现出明代龙泉窑中心窑区一带生产的特点。虽然为日常生活用具,但出自有明确纪年的墓葬中,为研究同类器物提供了可靠的断代依据。龙泉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瓷窑之一,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烧造历史长达千年之久。其窑址广泛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青田、文成等县市,进而影响邻近的福建、江西,甚至更远的地方,窑址多达五百多处,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的瓷窑体系。明代江西地区有景德镇窑、横峰窑等多处窑场生产仿龙泉青釉瓷器,这两件龙泉青釉瓷器的出土为正确区别龙泉青瓷与仿龙泉青瓷提供了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龙泉窑临川青釉
浅谈宋瓷
缅怀谢灵运在临川
张居正的误会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浅谈毡包青釉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有感于江西临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