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际营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教师创设情境强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教师可设计诸如图片、动面、游戏、讨论、小品表演、体验与交流、正反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教师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思想水平,即必须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熟悉的生活事物,不能太冷僻、生硬,难以理解。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一般以讲授的形式灌输给孩子,这样的道德教育必然缺乏实效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施启发式教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实施情境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教师创设情境强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教师可设计诸如图片、动画、游戏、讨论、小品表演、体验与交流、正反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教师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思想水平,即必须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熟悉的生活事物,不能太冷僻、生硬,难以理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经常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
创设优美的语言情境,以情激情
思想品德课教材所传达的道德要求一般都是抽象的、概念性的,需要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从而转化为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就必须生动形象,无论是开头的导语还是中间环节的过渡语,都应该精雕细琢,充满文采,富有美感,引用事例需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具有审美性,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时充满感情地导入:“金秋九月,又一批同学带着新奇,带着梦想,带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告别了纯真浪漫的小学生活,踏入了中学的大门,一切都是新的……”在讲述“结交新朋友,珍视新友谊”这一环节时,我引用鲁迅的名言“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为此,教师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底,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设自主探究的材料情境,
以情激趣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情感交流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法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如注意收集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感人事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实情况,报纸、电视中展现的情境材料,然后对情境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从新奇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启迪智慧,开拓他们的思维。
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全员参与率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在七年级(下)《尊重》这一单元,学生自编自导了许多小品,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所带来的一些误会和相互尊重所带来的愉快。又如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这课时,我请一位平时脾气暴躁,不善调控情绪的同学扮演一位有积极健康情绪,而且能主动调控情绪的人,通过表演使学生体验不同情境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变。创设活动情境表演,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引发出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了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创设视听情境,优化教育环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音乐、诗歌、图片、视频等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视听情境,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能行》这一课开始时,运用刘翔夺冠的一段视频——刘翔场上的表现以及夺冠后的一番话是他自信的最好表现,利用这段视频把学生很直观地带入了一种自信的感觉里去,这对于学生理解什么是自信非常有帮助。再如:在《感悟青春》这一课开始时,播放视频《青春舞曲》,那欢快的旋律立即把学生们吸引住了,既是美的熏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例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想出几种克服不良诱惑的办法,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情境:在家上网,无意中进了一个色情网站,我很好奇,就……;昨天作业忘了做,趁老师还没有来,我就快抄吧……;设计的问题是:请你想出一种或多种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并且给你想出的方法起个名字。又如学习“自立与自主”这课,我假设了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了班主任的管理,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假设父母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主”主题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巧用心理测试,创设心理情境,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萌发,非常关注自我发展,具体表现在对自己容貌、身材、体型的关注,并开始设计人生,规划未来的路,注重内心的想法与体验。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思想品德课上,我经常利用一些心理测试题目,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利用一组心理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己的情绪状态,了解情绪与生活、学习的关系,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利用心理测试在于把学生带入一种心理情境,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道德教育必须与情感伴随;二是道德教育从儿童身边做起。没有情感的铺垫,远离儿童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导致大而空。道德情境教育使长期以来抽象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活泼,有血有肉。”的确,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最重要的是把道德教育的内容镶嵌在生动感人、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其道德认识,使情与理交融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思品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