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媛 任正民 王永哲
【摘 要】分析了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在高等代数与几何课程的教学中所采取的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为目的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详细措施和改革效果,并对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高等代数与几何 学习过程管理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45-0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新增的数学类专业。[1、2] 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2年开设,以计算科学及其应用软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较强的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我院2008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数学类课程贯穿始终,应修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6%。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专业的学生若忽略平时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思维、数学素质的提高,那么不仅会导致学生专业主干基础课程的成绩很差,而且直接影响着其后继课程的学习,甚至会导致学生不能正常毕业。
因此,必须加强我专业学生专业主干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管理,使学生通过突击考试获得学分的方式变为不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主干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更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不仅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顺利毕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更能为自己日后立足于社会增加筹码。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期末考试分数占课程考核的权重太高
目前,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原来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学生的平时成绩权重为20%,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为80%。因此,很多学生忽略平时学习,将希望全部放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以至于铤而走险采取非正常手段应对期末考试。
2.专业基础课程不及格率偏高
从近几年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成绩每况愈下。2007~2008学年我专业2007级学生高等代数(一)和高等代数
(二)的卷面不及格率竟分别高达30.77%和53.85%。
3.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数学类课程布置课外作业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使学生通过解题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的进一步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作业流于形式,存在大量抄袭现象。教师对这些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作业进行批改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徒劳无功。
4.平时成绩不可度量
目前,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的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听课情况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为依据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这种方式显然存在很大的教师主观性,出现了印象分、人情分和好恶分等不规范的操作。因而这样的平时成绩评定方法不能公正和全面地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学生的迟到、旷课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紧张,任课教师不可能每次课都点名,这使得某些学生会抱着侥幸心理旷课。所以,教师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学生出勤率。学生的迟到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上午的第一大节课,有时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迟到。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专业学生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2008级学生的《高等代数与几何(一)》课程中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这是我专业为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所作的初步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在我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中,我们将高等代数(一)、高等代数(二)和空间解析几何课程进行了整合,设置为高等代数与几何(一)、高等代数与几何(二)、高等代数与几何(三)三门课程。希望高等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的整合能够降低原来高等代数课程的抽象性,增加高等代数课程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大纲中规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为:
总评成绩=期末考试×55%+平时测验成绩×45%
2.取消原来不可客观度量的平时成绩计分方法
学生平时成绩不再依据学生平时听课情况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而是由平时多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来确定。具体操作如下:
(1)每次测验都是随堂考试,任课教师不提前向学生说明具体考试时间,以便有效控制学生的迟到和旷课。
(2)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对待平时每次测验的各个环节,每次测验必须严格考试纪律,将学生分散安排,以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3)平时测验没有补考和缓考,平时测验的次数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情况灵活掌握,但不应少于两次。
(4)若平时测验时旷考,则该次测验成绩记为零分。若平时测验时请假(包括病假和事假,以有效的请假条为依据),则该次测验不计分,即平时测验成绩计算时不将此次测验包含在内。
(5)平时测验的题目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主。
(6)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但是可以在平时测验时增加难度相对较高的附加题。学生做错附加题不扣分,做对附加题加分,这样不仅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取得较高的平时成绩提供机会,而且还可以增加平时测验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就感和学习自主性。
(7)增加附加题后,平时测验的平均分数若超过100分,则平时测验分数按照100分记。
我们希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有效改变我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气,改变旷课和迟到现象严重的局面,提高课程的不及格率,并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思维的训练,能够真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初步效果
在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8级学生的高等代数与几何(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共进行了3次平时测验,具体情况参见表1:
虽然1班同学第二次测验的不及格率明显上升,平均成绩也显著下降,但是由本次测验的优秀率也明显下降知本次测验的难度较大。考虑第二次测验的难度较大这一因素,从整体上看,学生平时测验的平均成绩呈上升趋势,不及格率呈下降趋势。
不仅如此,2008级学生的高等代数与几何(一)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也比较令人满意,详见表2。
四、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一些思考
下面指出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相关建议。
1.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前面已经提到,第2次测验的题目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60%左右的题目为课堂上讲解的原题和作业题,所以学生的实际测验结果与教师预计的分数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说明教师们原以为考试时出课堂讲解过的原题和作业题能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针对这次测验成绩较差的情况,我们为学生布置了写学习感想的任务。从学生们所写的感想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1)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考试题目为课堂讲解过的原题和作业题。
理由是这样的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因为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获得较好的分数。因此,他们希望尽量少考课堂讲解的原题和作业题,但降低考试题目的难度,以考查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的题目为主。
(2)考试不及格的学生100%地认为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平时学习不够努力。
(3)1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题目比较简单,没有挑战性。
针对学生以上的真实想法,我们对第3次测验的试题做了如下调整:
1)没有课堂上讲解的原题和作业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增加了30分的附加题以提高测验的挑战性。
从第3次测验的结果看(见表1),这样进行调整的效果还不错。
2.测验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闭卷笔试形式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的组合[3、5],如开卷、开闭卷结合、口试、面试、课堂讨论、撰写综述和小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也可以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6],形成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3.推进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采取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具体如下:
(1)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四类: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称为“A类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生称为“D类学生”。
(2)让“A类学生”和“D类学生”相互结对
要求“A类学生”对“D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学习监督,以达到他们在学习上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9(1):1~5
2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试行稿)[J].大学数学,2003.19(1):6~10
3 刘文斌.数学课考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0:61~67
4 陈玉英、孙 鹏.高校考试改革与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6):81~83
5 高 娃、杜元虎、于 新.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5):43~45
6 张金标、邵 露.关于推进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