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霞
【摘要】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注,认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还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是以“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发展变化”为教学原则,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科学合理地予以解决。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通过体育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是学生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因子。
一、中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
1.认为社会流行的东西就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内容
很多的青少年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流行的东西往往就是最酷的,也是他们学习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初中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养成了吸烟、早恋等不良习惯。
2.过于自信的心理以致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就是长大的“成人”了,往往对所发生的事件多以自以为是的简单心理去处理,过于自信,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
3.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好自己的情绪
学生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年龄、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够成熟而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以致产生一种感情用事的错误认识,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能学会冷静观察思考。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产生原因探析
1.市场经济中一些负面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发展中往往倾向于流行的追逐模仿,容易产生一些从众的不良发展心理习惯。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一些学习模仿的心理,影响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塑造。
2.人际关系中的不够协调发展的影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紧张的师生关系,特别在学生在练习时,如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受同学的挖苦和嘲笑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变化,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
3.学生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的青少年往往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养成了一种过于依赖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发生的事情不能够很好的独立处理。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必然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中学生不良心理的矫正策略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此,笔者以为体育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面前,体育教师应表现出坚定的信心,积极向上的态度,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饱满的精神,主动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把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
除此而外,在在体育课前,教师应将场地清扫干净、垫平,检查器材设备,不使用破旧、不安全的器材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场地、器材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还可以把场地、器材布置的更加新颖、别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抽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和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绪来进行调节,消除不良情绪,使之达到一个健康、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缓解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氛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帮助是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和学生“玩”,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内容,创造学生之间合作的气氛,以缓和少数学生之间的紧张情绪。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例如,某同学在练习中摔倒而造成受伤等一些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会对其他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出现过高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害怕自己也会发生相同的事故。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一方面及时地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学会处理的办法,以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坚强意志品质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强性,即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完成某项体育活动任务;(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即在小组学习锻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即鼓励学生在完成某项体育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以提高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3.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马斯洛的心理发展需要告诉我们,学生需要一定的激励来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运用综合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不良心理的再次产生。
对此,笔者以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激发学生。比如,学生完成练习的程度很好,可以运用表扬、称赞、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当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规定的动作、遇到失败时,可以用鼓励、安慰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教师也可借助肢体语言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评价,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对着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高兴地鼓掌、翘起拇指表示自己喜悦之情,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表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变得更加愉快,使学生从教师无声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这样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正确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定会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四勤.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浙江体育科学,2007,(5).
[2]张新,田坤.体育课中矫正学生自卑心理的探究.体育学刊,2000,(3).
[3]龙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05,(5).
[4]冷荣清.浅析体育教学中不良学习心理状态与调控.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