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BCA”教学模式

2009-04-08 10:05冯保金赵存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冯保金 赵存霞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BCA”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新学期,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流程,推出了“BCA”教学模式。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落实“BCA”教学模式。

一、B-Before class (课前)

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基础和衔接作用。它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即如何组织教学、相应课件的制作。现在,信息技术每周一节课,利用双休日为学生布置预习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提前参与进来,自行完成,并做好课前检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准备工作中来,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样,可避免学生在上机时无目地的胡乱操作,为做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打好基础。

二、C-Class (课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课时操练、即时提问答疑、讨论和知识整合。

课时操练,即在教师演示、讲解、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即时操作训练。首先,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然后演示和讲解本节内容。例如,教师可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熟悉和掌握了知识,而且也做到了利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为解决同一问题寻找到多种解决的方案。

讨论和知识的整理,是对本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操作方法、知识点的讨论和小结,对整个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快捷的方法进行讨论和点评。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扩展、并进,对他们的成绩要予以肯定。通过上述讨论,再对本节课的整个操作过程回顾小结,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最终达到所学知识的系统化。

三、A-After class (课后)

课后知识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知识巩固和应用所必需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将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后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独立制作,内容自定。这个过程中因为不受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也得以扩展。

“BCA”教学模式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延伸”战略的物化和践行,三个字母糅合在一块,意为课前、课堂和课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虽然有主次之分,但究其实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虽说是一个课堂,却不是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

“BCA”教学模式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为我校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CA”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品牌课堂”,铺设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