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式”在じ咧杏镂慕萄е械奶剿饔胧导

2009-04-08 10:05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眼阅读教学语言

徐 楠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汉语教学作为非形态的母语教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读、多写、多说,即阅读、积累、运用来习得语文能力。因为阅读、积累、运用活动是构成习得语文能力的最稳定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应三者并重,互相结合。

【关键词】“三维模式”高中语文教学阅读积累运用

一、“三维”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阅读、积累、运用模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在读中有意识的积累,在运用中感悟,才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以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为依据。以读为本是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谚语,可见多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个重要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则是不断积累,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明多运用、多实践才能形成熟练地技能的道理。

二、模式的操作

1.读

读的“量”要足。蜻蜓点水,没有保证数量的读,只能使读流于形式。只有通过多次朗读,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表达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意图,领悟课文的用词、造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正如接受美学所说,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其实,在“读”的问题上,我们特别要向宋代的朱熹请教,朱熹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特别是“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读数遍,自然精熟,记得牢靠。”

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精读、品读等多种模式。

(1)精读:嚼出文眼

所谓文眼,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语句,找到了文眼,就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如《荷塘月色》一文,学生朗读课文仿佛闻到阵阵扑鼻的荷香,看到荷塘中婀娜的荷花,荷塘上朦胧的月色,在渐入佳境时学生找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

(2)品读:美点寻踪

可针对散文采用品读式,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你认为本文“美“在何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学生可以认为美在诗化的语言,美在精巧的结构,还可以认为美在真挚的感情。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多数同学都认为美在如诗的语言。“山如眉黛,有如眉梢的痣一点”、“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等等历代名家的诗句被作者信手拈来,巧妙的运用,使文章文采倍增。又如《荷塘月色》一文,学生品读之后不难发现,本文精巧的结构是一大美点,作者从开始的“不宁静”到“得宁静”最后到“失宁静”,整个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形,这也代表了作者心路历程发展的轨迹。

2.积累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特别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不可或缺。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这些话道出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至关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做了量的规范也把积累也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阅读与积累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二者紧密结合。

(1)阅读文质兼美的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在积累的本上,并记在心中,以便习作中运用。另外,教师应根据学习实际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积累写句子、写段、写篇的方法。自觉地、有目的地抓住重点句子、有特色的句子、段落、篇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句子、段落、篇章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使学生不断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以便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因而,积累与阅读密不可分,应紧密结合。

3.运用

各种阅读积累最终都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的技能。不会运用的阅读积累再多,也只能算是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1)阅读中运用,运用中阅读

大胆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开展一些语文朗诵会,举行演讲比赛,让诗文朗诵、演讲进入每个学生的心里,成为一种学习文学作品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写作的能力。比如,演讲词是要读出演讲者当时的激情,光有好的内容还不行,必须要求演讲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才能把听众的心抓住,才能产生共鸣。

(2)词汇积累的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词汇积累的编排自成体系,教科书在每篇选文中都注出了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语,编排的意图不仅仅是正音,更重要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以让学生不断地丰富语言。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指导、要求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一用”,例如,选举多个词语进行情景语段的写作,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把自己从电视、报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样的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长了见识,从而为今后习作中很好的运用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积累、运用是吸收与倾吐的循环过程。阅读、积累是吸收,运用是内化后的倾吐。教师应在学生积累的时候,及时引导学生为我所用,只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自觉地捕捉积累语言、方法、认识,并做到积累什么,就尝试着运用什么,才能真正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样,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阅读、积累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出版社,2004,2.

[2]姬杰风.中学文学教育的实施策略.文学教育,2005,(3).

[3]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眼阅读教学语言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