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关键词】数学教学“误区”学生
一、端正态度,消除惧怕心理
我们常在办公室里听到诸如“都强调多少遍了,你又做错”的怨言。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即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持惧怕心理,而是要把这种心理转变为宽容的态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给予学生敢于展示错误的机会,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知识系统才能逐渐地趋于完备。
二、探讨根源,对症下药
学生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表明其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干扰或克服了干扰。反之,如出现干扰或不能排除干扰,错误就会重复出现。就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体会,学生在解题错误的出现一般有以下这几种情况:(1)思维定式;(2)知识分散,缺乏系统性;(3)缺乏总结、迁移、评价能力。
1.思维定式。这是很多同学都不易突破的一种思维习惯,同时也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而且是应试教育的一种负面体现。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授课时,要重视学生对问题提出的见解和想法,也许解决学生思维定式就蕴涵在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了。
2.知识分散,缺乏系统性。初中数学相比小学而言,无论是在理论上亦或是实践应用上,所体现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都要强很多,前面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知识前后的衔接上,而且表现在解题技巧上。因此,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才能在解答问题时得心应手,驾驭自如。
3.缺乏总结、迁移、评价能力。一般学生在解题时,只要问题一解决就立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导致心理封闭,忽视了解题后的小结工作。因此,一般在题目小结时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对所解答题目的结构要理解清楚,以便形成迁移,考虑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纠正等一系列的问题。(2)对解题方法重新评价,从而找出最好的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及数学思维?有无规律可循?(3)对题目的重要步骤进行分析,以便抓住解题的关键。(4)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来达到问题的系统化。
三、优化教学方式,抓好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方式,可以克服以下几个传统教学“误区”的出现:
1.注重讲解与运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
2.探究问题,经历过程教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
3.寓教于乐,灵活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或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探索。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我们要广泛吸取经验,更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和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