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张海丽
【摘要】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拟从诚信教育、校园文化和班集体等几方面加以阐释,以其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问题
一、班级管理应重视诚信教育
诚信是为人之本,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对道德规范的强调转为对具体道德行为的重视。
第一,诚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加强诚信教育应重视对学生诚信意识和信念、行为的引导,将诚信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结合每年9月20日的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契机,结合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先进人物及典型案例,开展生动活泼、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并体会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教育活动可充分利用校刊校报、黑板报等校园资源,结合少先队、共青团、班会等开展“人人讲诚信、诚信靠大家”等活动,为诚信教育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课堂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而诚信教育的重点是知行统一,关键在于践行。教师应将诚信教育渗透素材,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生在学习、调查、研究、整理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诚信”内涵的正确认识,认识到“诚”具有真、实和不自欺的特点,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基本要求是不欺诈和遵守诺言,是“我”的外在表现,从而明确诚信应“诚于内,信于外”。
第三,道德源于生活,诚信在生活中体现,诚信教育的氛围应由师生共同创设。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德育德,做诚实的表率育人的先锋,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以教师高尚的言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着广大学生。同时通过开设诚信考场、建立诚信档案等学生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诚信教育活动,从具体事例中渗透,并以诸如“小偷小摸也违法”“市购物讲诚信”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崇尚诚信的意识和能力。
二、班级管理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好校风产生好的班风,好班风产生好的学风,因此,班级管理应通过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净化、美化校园整体环境,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要体现教育性、时代性、育人性的完美结合,要选择又有激励性和感染穿透力的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风班训等条幅悬挂于校园内或者教室和走廊里,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校园的好人好事,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幢建筑物都会“说话”。学生走进校园,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力量,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学生每天都处于这种氛围中,就能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和激励、鞭策作用,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效果。
第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使师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素质并感受人生的美好,以充分发挥读书育人的作用。结合国家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应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尤其应提供相应的读书资料,使全校师生有书读、有好书读、读好书、好读书。因此,学校保证有供师生锻炼和阅读的时间与场所,不仅有教师阅览室,更应建立学生阅览室,使全体师生健体活动和读书活动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同时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应有国旗、有中国地图、有黑板报,使整个班级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健康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并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走进社会并感知社会,产生一种学习确实可以改变生活、知识就在身边的感觉。
第三,在学校师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子工程”,在学生中间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实践活动,建立旨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氛围。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既重视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更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不仅在教师间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间更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学校和班级应为师生建立成长档案,帮助师生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尤其在评价学生时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来引领学生进步和发展。
三、班级管理应利用班集体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班集体满足了独生子女的合群欲和组织欲,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集体主义意识和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现在的“9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更需学会适应社会,而这种社会化的学习单靠成人的说教、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他们自己的小社会生活实践开始。班集体生活是他们的小社会,是联系大社会和走向大社会的桥梁。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用集体的规则、荣誉来激励和约束自己。在集体生活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做人,从而锻炼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以促使全面、健康地成长。
第二,班集体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开拓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独生子女一般都有较强的好胜心与自尊心。而在正常条件下好胜心与自尊心是人的高贵品质,能促人进步。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满足了独生子女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兴趣与爱好,为他们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的团队集体活动有利于丰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可以把儿童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引到正面的积极的方向,使他们把个人的自尊与集体,国家的荣誉和尊严结合起来,在集体中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以培养其勇敢,诚实、活泼、团结的优良品质。
第三,班集体具有教育学生“慎独”的特殊作用。学生除要学会独立,合作之外,还要学会慎独。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要靠人们善于自我教育,当他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离开集体时,就要善于自制,自我主动发展。当学生一个人独处时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现在将来一个样,能自觉地按社会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班集体培养健全公正的舆论,以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独生子女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落实,强化道德行为,可促使他们形成“慎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振刚.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2]丁振刚.新课改应关注班集体建设[J/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