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理论及其在校长专业发展中的运用

2009-04-08 09:36张跃刚
中小学校长 2009年3期
关键词:显性内化情景

张跃刚

一、缄默知识理论概述

1、缄默知识理论的提出

十七世纪科技革命以来,人们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真正的知识是完全明确的,“凡是人知道的就一定能说清楚。说不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知道”。然而这一观念,在20世纪六十年代受到了挑战。1958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缄默知识的理论,他说“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够告诉的”,他认为知识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以外显形式存在的知识是显性知识,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以隐形形式存在的知识是缄默知识,那些难以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都是缄默知识。

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突破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范型,刷新了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使人们能够更全面的看待知识。继波兰尼之后、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们对缄默知识开始广泛关注,研究者也都从缄默知识的视角来审视学科领域的知识,尤其在教育管理领域,人们开始检讨以往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及培训过程中只重视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缄默学习的重大失误,并采取各种方法策略开发、利用缄默知识,丰富和发展了缄默知识理论。

2、缄默知识的特征

(1)隐蔽性

缄默知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模糊性,几十年不见面的朋友,如果要你详细说出对方面目特征,我们往往说不清楚,但一旦见面我仍能瞬间把他从人群中辨认出来。这说明关于对方的知识早储存在我们大脑中,只是隐蔽而已。有些经验性知识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持有者本人也没有意识到。

(2)难以言说

缄默知识是难以编码的知识,很难把它用规范化语言、符号和图形呈现出来。所以难以传递、难以言说或无法言说,也就无法用理性逻辑来评判它的正确性。

(3)文化性

有些观念思想和事物,在一个民族的语言里得到反映成为显性知识,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里却完全没有对应的概念。而成为缄默知识。

(4)个人性

缄默知识富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往往与个人的个性、经历、具体情景交织在一起,缄默知识往往都是零碎的、情景化的难以直接学习和共享。

(5)数量巨大

知识系统就像漂浮在海洋里的一座冰山,露出海平面以上的只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那是显性知识:而海平面以下。人们看不到的才是的缄默知识。所以。缄默知识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显性知识。

3、作用

(1)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良好的缄默知识有助于显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之源。个体在能够用语言表达思想获取知识之前就已经能够缄默地(通过哭声、体语)表达思想和缄默地(通过模像、情景)获取知识,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的缄默知识。

有一定数量的缄默知识我们才能辨认语言符号、理解显性知识的表征、领会显性知识内涵,显性认知的背后是缄默认知,缄默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所有的知识不是缄默知识就是植根于缄默知识(Polanyi,1969)。

(2)缄默知识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并在深层上决定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

关于技能的显性知识,无论是技能类的还是动作技能的,只有成为缄默知识后,才算是真正形成了能力。以学生简单计算能力为例,当学生背熟了乘法口诀、理解了进位法则、熟知计算步骤后他就可以依照计算规则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了,但这只是技能掌握开始的第一步;等他真正熟练了,根本无须背诵口诀无须重述计算规则,瞬间就能完成计算,因为此时那些计算规则已经变成缄默知识了。

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等是人深层次的意识或潜意识,个体有时候自己都很难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而且个体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所以与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相关的知识本身就是缄默知识,在默默地发生作用。

二、校长缄默知识的类型及价值

1、校长缄默知识类型

(1)根据缄默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①无意识的缄默知识

人的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校长自己往往也意识不到,这些知识属于“日用而不知”,是典型的缄默知识。

②可意识到但无法表达

在某些长期落后的学校,新校长上任,往往很快就能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新任校长必定治校有方、经验独到,但他却无法把治校的成功经验阐述出来。这种校长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虽然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述,但我们可以从校长的态度、技能、行为多方面觉察、感悟到。

③可意会也可言传的知识

有些缄默知识可以被意识到并且可以编码,而成为显性知识。对未知者而言仍然是缄默知识。

(2)根据知识的表征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缄默的陈述性知识

大多数人都认为学校是工厂,教师是工人,学生是产品。这种工业模式的教育观念就是缄默的陈述性知识。

②缄默的程序性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很多教学要素。新手型教师在上课时往往顾此失彼,关注自我形象时,往往忽略了学生,关注学生的时候又忘了教学内容:而工作多年的教学能手型教师。课堂上他们在一瞬间能毫不费力注意到和安排好所有教学要素,因为他们具有早已经把上课“软件程序”安装在大脑了,一切教学情景信息短时间内被自动化地处理完。

2、缄默知识与校长素质结构

对于校长素质分析我们可以借助“素质冰山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麦克利兰认为人的整体素质就像一座冰山。根据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浮出水面部分”的浅层素质和深藏于“水面以下部分”的深层素质。浅层素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深层素质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特质和动机。

从缄默知识理论的视角来看,冰山模型中浅层次素质部分是外在表现明显,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对应的知识类型是显性知识,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培训来改变和发展。深层素质部分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对应着缄默知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所以,着眼于缄默知识的改变,才更能影响校长的深层素质,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人的行为。

3、校长缄默知识的价值

(1)有助于解释当前校长专业发展困境和培训实效性问题。

学习过教育原理,仍然无法形成教育观念;精通管理学却仍然不

能进行有效管理:认认真真的接受素质教育的培训。回校后还是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这是当下最常见的困境和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从缄默知识视角看,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校长进行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接受的培训也是浅层次的培训,都只是在显性知识的领域开展,没有缄默知识的深化。

(2)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为校长自我发展提供一套新方法,为校长培训提供一条新思路。

传统的培训只重视理论的传授是不足的,纯理论讲授仅仅是显性知识的学习,而缄默知识对校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现在许多培训都重视实践,这不仅是为了验证我们要学习的显性知识,更是为了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的隐形知识。重视缄默知识获得的培训是今后培训发展的趋势。

三、校长缄默知识开发策略和方法

对校长最有用的知识是缄默知识,而缄默知识也恰恰是校长所缺少的,因此,校长缄默知识开发的是当务之急。根据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以及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实践理论,笔者认为,校长缄默知识开发有以下策略。

1、外显策略

缄默知识经过显性化,转化称显性知识,就可以表达、传播、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校长本人成长,而且还可以为其他校长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属于这一策略的缄默知识开发方法如下。

(1)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包括教育叙事研究和管理叙事研究,就是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描述,一般包括事件的过程、处理方式、结果如何等,在叙事的过程中进行全面反思,叙事者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意识到的言行,蕴含在无意识言行中的缄默知识就会凸显出来。叙事研究可以通过写博客、写日记、写成长史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内省是叙事研究惯用的手段。

(2)重述

对已经发生过的事,经常及时的重述,包括理念重复、情景重述和行为重述。重述与教育叙述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述不是把已发生的事件转化成文本的形式,它可以对已发生事件的口头复述、回忆和回想。

(3)情景模拟

缄默知识具有很强的情景性,情景模拟可以反复重现某一特定的情景,在反复的重现中将缄默知识的澄清、梳理和显现。

2、意会策略

缄默知识虽然不可以直接言说和传递,但仍可以通过行为者的行动、态度和技能中反映出来,是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接触,直接学习和相互分享,(部分地)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意会策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师徒制学习,此外还有挂职锻炼、考察、观摩等。

新手上岗,为了促进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往往会指定一个有丰富经验和业务专长的专家负责引领。这种引领的目的在于鼓励新手主动与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互动与沟通,直接获取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摩获得专家也无法充分表达的缄默知识。

3、内化策略

内化学习是由显性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过程,这些显性知识通常是一些程序性知识,如动作技能要领、智力技能要领等,个体借助于语言说明,反复的练习,逐渐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不必复述要领也能娴熟的操作。此时显性知识就已经变成了学习者的缄默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管理技能的学习都须通过内化策略习得。理念的内化比技能内化要复杂得多,一种新的理念可能与原有观念冲突,内化过程中要反复比较新旧理念的差异,对每一差异比较鉴别,有充分理由的理念才可以被接受和信任。

4、对话策略

对话策略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显性知识的扩展化过程,也经常是缄默知识得到开发的过程。一个人的观点可能是浅见、偏见、一孔之见,能够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多听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了解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一问题的,在交流思考中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与先入为主的缄默思考模式。对话策略的最常见方法有小组讨论法、团队学习、合作学习、辩论等。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显性内化情景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楼梯间 要小心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把美留在心里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