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出人文性与综合性

2009-04-08 08:37刘小红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小萝卜头研讨科学

刘小红

摘要:教学方法在于科学地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采提高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关键词:人文性综合性思考

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石氐砺能力。

1、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将这一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是必然的趋势。

教学人教版小教语文第三册积累运用口语交际《动脑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再给学生介绍5,12汶川大地震的事情,灾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援助,全国各地给地震灾区捐助了许多救灾物资。各族同胞如此关心灾区人民,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同时你想对因受灾成为孤儿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人教版第五册第31课《难忘的八个子》,文章主要写了伦纳德老师用爱深深打动了一个残疾儿童的心。我在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老师是怎样用爱打动儿童的心的。其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宇让“我”难忘,再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最后我再告诉孩子们世界不仅有很多残疾人应该去关爱,还有大批的爱滋病患者需要人们的关爱,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怎么去关心需要关爱的人?

以上两课都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让他们明白语文课很了不起,是生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这样将会促使他们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关注生活。语文学习,只有把重视实践和运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能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有用的。学好了语文,就能解决好许多实际问题。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看课外书,每天坚持观看一个电视节目。但家长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们都向老师诉苦。这时,我就让他们动脑想想,并且写一次日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让家长签字。结果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同意了,学生的心情好多了,语文成绩也猛然飞增。

人教版第五册《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主要写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认真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受到思想教育,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的日记。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找找能激励自己学习的名言警句,让他们每人轮流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每天激励自己。这个做法帮助学生们改掉了不想动脑、不想动手的坏毛病。

3、构建课内外联系。课外是阅读的广阔空间,只有课外阅读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重视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所以,我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书让他们阅读,而且每天早读前抽几分钟时间,让一个学生讲故事或讲新闻,经过一段时间,果然应验了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外阅读方面,我特别要求学生读一些名人故事,让他们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小动物的生命格外珍惜。从马加爵杀人案到北京郊外一名28岁的女生被人刺了18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而亡,以及接二连三的学生因为小事而自杀的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学生的现状,其中一点就是许多人心理不健全,尤为严重的是生命意识的淡薄乃至缺失。所以,从这一点考虑,构建课内外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4、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打通学科间的壁垒,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应用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学了古诗,让学生把诗中所描写的意境画下来,作文周记中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门课。好多同学写我喜欢信息课,我喜欢英语课……。同时,让同学们写清喜欢的原因以及自己怎样喜欢。这一要求,无意中培养了同学们能以相同的热情去学好各门课程。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在学习与历史有关的课文时,老师在上课前给他们讲解历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儿童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生动有趣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教学《我的小萝卜头》、《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文,我都以讲解历史故事导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语文课与历史课自然地结合起来。所以,语文课不能只教语文书。而是要沟通学科间的联系。

一、选择正确的探究对象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别,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及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题作用。学校和老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作为探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二、创造巧妙的探究情境

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应是以发现问题为突破口,以解决问题且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一个适台探究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在进行有关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段故事“许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里来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到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运动以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毫无疑问,这一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

三、实施正确的探究过程

在当前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有时,只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稍加分析整理,就会发现它们原来是同一类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实际上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乐于提问的行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问质量。

另外,有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时。怕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而不敢指导。其实,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虽然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和离开这一点也就谈不上是探究学习),但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四、事后展开充分研讨

科学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研讨。因为研讨能使学生的概念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化。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组研讨与实验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争论。教师要重视每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猜你喜欢
小萝卜头研讨科学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在狱中
点击科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科学大爆炸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红岩(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