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东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保证体育课堂的纪律。文章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首先从外在显性、内在隐性、人云亦云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频频违纪的原因。接着,提出兴趣的指引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动力推动作用。然后指出,成果展示,即教学效果最有说服力,是体育课堂纪律的保障。最后认为,勤补天窗可以消除“破窗理论”的消极心理暗示堵住“破窗心理”在体育课堂上的消极出口。要求允许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应正面引导,热情
一,追本溯源——频频违纪为哪般
1)外在显性因素:涉及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如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恰当或不公正等。2)内在隐性因素:涉及学生自己的学习目的、方法、手段等。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怕脏,怕累,惧怕各种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学生或师生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等。3)人云亦云的惯性:与“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有关。也称之为“群体思维”。指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变通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制。有同学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对体育学习没有主动性,存在可有可无的心理。对体育课堂纪律的漠然,不有意遵守,不刻意破坏,一旦有人牵引违纪,自己就会身不由己的跟从,并认为不是罪魁祸首而无愧疚感。对事后的惩罚,认为法不责众。种种心理,其实反映的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的缺失和无明辨是非之心。
二,兴趣指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
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也会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动力是需要和学习目标及其诱因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决定学生是否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有8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学习动力不足:只有4,35%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大部分的学生(84,78%)认为对上课的兴趣“缺乏”:很少有人(2,17%)能在课余经常锻炼以及阅读相关的书籍。
哲学家说:“大家回去按自己的办法除去地里的杂草,一年以后,都到这儿来,说说效果,这就是我的作业,再见。”一年后,弟子们陆续从各地来到这块土地上,一年前荒芜的土地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可是,老师始终没有来,弟子们开始猜测“从不迟到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来?”大家结合一年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再看看这绿油油的庄稼,弟子们明白了: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绿油油的庄稼占领;怎样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占领·将这个故事用来思考课堂纪律管理,怎样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领学生兴高采烈地走向体育教学课堂。
三,让成果说话——提高教学质量维持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纪律
终身体育观告诉我们,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绝对的,长期的。体育课困其室外活动时间占大多数,于是一部分学生就觉得不需要讲纪律,教师也主动放弃此阵营。但事实上。重视体育课堂纪律能够培植并以期形成学生对体育课的认同感。
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需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当然,从发展趋势看,老师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时代应该过去,而且正在慢慢地而且,必将过去,我们挽不住也不能挽这必然逝去的夕阳。
纪律让学习活动有序和有效,培植并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培养集体团队意识。这既是体育训练活动中常常要求同组队员所具备的。又是处身社会,借以立身处世的规矩。为了体育课堂变成安全、有序、引人入胜的场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必须得讲纪律。最后,能保障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因材旌教,扬长避短,全面教育,培养特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兴趣,监督其持之以恒。
四,勤补天窗——消除“破窗理论”的消极心理暗示
1,何为”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后者的车牌摘掉了,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了。而前者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现象。“破窗”理论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2堵住“破窗心理”在体育课堂上的消极出口
(1)一个前提:十个手指有长短,允许学生层次参差不平
把观察应用于课堂,是收集教与学活动材料的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都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平衡,产生体育课纪律的涣散性。应提高课堂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技能练习密度,分层教学。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2)正面引导:简单粗暴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对“破窗理论”,可以理解为该实验揭示了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毁坏已经坏了的,完善更加完美的。我们应该采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方法,以期见贤思齐。体育教师因为专业及训练特点的原因,往往脾气比较火爆。处理问题不太注重方式方法。但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高校学生,切忌采用简单或粗暴的教育方法。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进八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被尊重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以激励、赏识为基本方法,以严格与宽容相结合为基本策略。在受教育群体中,一个都不能少。
(3)热情鼓励:好标签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经常会产生奇特的教育效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暗示就好象给人贴了一个标签,人的发展常常会如标签上标明的那样发展,当人自认为怎样时,他的神经系统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命令”人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消极的标签会给人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标签会给人积极的暗示。体育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无形中对学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在出勤率、体育课堂的纪律保证率上就会大有提高。
(4)果断坚决赏罚分明。
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未雨绸缪: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尤其是初始课,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根据“破密理论”,如果犯错的人未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难以控制。对其他学生而言。有消极心理暗示,将迅速扩散不良影响,滋长邪气。应坚决果断,破除“破窗理论”的消极心理暗示,除污铲垢,决不手软。”破窗”理论体现了前馈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包含了反馈控制的思想。其基本原理为,在不良结果发生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发生。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二是否定型。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体育课堂上,教师对待违纪的学生,除了处罚得当的事后处理,更要未雨绸缪,警戒,有效地把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备无患。赏罚分明,才可以强化学生关于好的课堂行为的印象。
千里之行,确实始于足下。抓好纪律,成功体育课堂教育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