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用人机制对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

2009-04-08 08:37张雷飞王春爱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用人机制人才

张雷飞 王春爱

摘要: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从当前社会用人机制方面着手分析。首次将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同当前社会用人机制度就业环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二者关乐的深入研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将其应用于教学改革和政府有关调整用人机制的政策的制定中。

关键词:高职厌学用人机制关系

当前,各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高职类院校尤其严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的进程。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3月24日《中国青年报》),学生厌学现状可见一斑。从事职业教育几年来.日常耳闻目睹学生厌学的严重现状,不免思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的厌学情绪?除学习兴趣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外,当前的社会用人机制及就业环境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这种影响的深八研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将其应用于教学改革和政府有关调整用人机制的政策的制定中,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使社会唯才是举,量才而用。

什么样的人叫人才7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人才的标准是有的,那就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些人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是经济建设急需之才,理应得到社会重用,获得较丰厚的报酬。但是大多数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那么这部分人当中就没有人才吗?我们说,他们只要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也是人才。我们的眼界要放宽,“三人行,必有我师,”多看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续,少看缺点和不足,我们经济建设方方面面所需的人才,就会大量涌现,我们的社会就是群贤云集、人才辈出的社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就会少了。唯学历、唯文凭,轻视能力和贡献的人才评价标准。是对大多数人才的压制,也是对人才的最大轻视和冷漠。为什么在用人、看人的时候,高学历、高文凭成为唯一的标准?是因为我们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制度不科学、不健全。制定人才制度的人本身没有宏观把握的能力,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识人的魄力和胆识,不敢或者没有能力看到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所以才拿一个大家看得着的尺子——学历去衡量人才。博士后高于博士,硕士高于本科;本科高于大专。整体上看无可争议,可具体到“人”之个体,就会犯错误。就会扼杀人才。历史上没有高学历、高文凭的人,成为大家、大师者,不乏其人。“五四”时期的梁漱溟、陈寅恪就是最好的范例。今天,在学术圈子里,评价人,看出身门弟,看是谁的弟子,门户现象严重,以门户之见评价人,对于我们的事业,没有多大的益处;对于人才的成长,科学与文化的传承。有害而无利。

二、改革用人制度。确立人才合理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如流水一样,是自然法则和规律。充分调动各类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应鼓励、允许在国内自由流动。人才只有自由流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减少压制人才的不正常现象出现。人才只有拥有充分的流动杈力,可以自主选择单位,才能促使全社会各个单位形成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局面,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每个单位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采取优惠措施使用人才、吸引人才。

三、更新用人观念。调动人才积极性。

首先,不要怕知识分子富裕。我们不仅要让企业家、商业家成为富翁,并且也要让科学家、技术专家、学者成为富翁。诺贝尔科研奖之所以成为知识界的最高荣誉,主要原因就是有一笔不菲的奖金。板凳要坐十年冷,是学者自我要求和追求,但是社会不应让真正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文化进步、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受穷。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知识分子工资待遇,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也是在世界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措施。其次,不要怕年青人脱颖而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优秀年青知识分子得到重用并被放在重要岗位,是我们事业拥有不竭动力的源泉。要彻底改变论资排辈等不合理现象,打破压制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各种陈规陋俗、清规戒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年轻人成长。第三,不要让优秀知识分子去做官。现在,各单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给年青人宫做。这是几千年来读书做官论封建意识的延续。古代重视优秀人才八仕,轻视科学技术,以至于在近代科学诞生以后,我国科技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有那么多的优秀科学家、学者、专家乐意去做官,恰恰证明整个社会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如做官收益大,因此更需要我们继续大大提高知识分子待遇,使他们能真正的不为生计着想。能够全心身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如果我们大多数优秀年青人都愿意选择做学问,而不愿意争着去做官,那么这个社会就真正的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第四,反对用人高消费。一些本来不需要高学历、高职称的岗位,一味地招收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造成人才浪费,导致不合理用人。

在我国,大学生厌学现象在刚刚恢复高考之初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潮水般涌向社会,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有知识的劳动者,不再是天之骄子,一种荣耀被就业压力所取代,先是思考自己的专业,思考自己的能力,再反观那些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再攻读本科、硕士的学生,发现他们毕业后仍然处于“求职迷茫”的状态。于是,在校大学生便朦朦胧胧的感到了用人环境存在的一些潜规则,这便有了些许不安分,这也便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或不安定因素。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用人机制改革正在探讨之中,另一方面学生厌学导致素质和能力下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今社会如果能唯才是举,量才而用,注重人的素质,不看人的关系,为每个人提供靠本领靠素质竞争职位的平等机会,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许多单位招人,在文凭、能力、素质具备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考虑关系,而非真才实学:此种情况埋没了一部分真正的人才。这必然反映到学生的头脑中,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因为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只是手段,目的仍然是就业,即能为社会所用,因而他就不能置社会用人标准于不顾。部分学生自觉就业渺茫,更对用人机制中存在的不公平而愤懑,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滋生。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败坏了学风,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对现有社会用人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确立以能力为实质,以绩效为核心的科学人才标准,在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使之更趋向于合理和科学,恢复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不然,学生仍然会有“求知迷茫”和“求职迷茫”。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便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们如何去克服自卑和焦虑心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他们要勇于面对压力,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高职教育成为一个让人充满希望和快乐的过程。

猜你喜欢
用人机制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毛遂自荐
皮革机制
为什么叫“一把手”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