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说课设计

2009-04-08 08:45余志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下阕秋景秋意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材的处理和分析

既要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又要从抓住诗歌意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诗歌本身具有无穷的想象性,能“纵横万里,思接千载”,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美丽,所以讲这课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长沙》是用古典词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突出它的“伟大”:1、屏幕显示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让同学们直接与毛泽东遒劲有力的书法发生审美碰撞,奠定审美基调(豪壮美)。2、将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秋意与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景秋意相对比,突出毛泽东笔下秋景的绚丽多姿,秋意的生机勃勃;3。让同学们着意体会毛泽东笔下人物的精神状态,突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豪情壮志。

3、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结合对作品内容的体会,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品味文中精练的、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领略作者为达到情景交融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为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文学艺术的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审美基础,语文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讲授法和提问法

讲本篇课文必须用到讲授法,例如上下阕各有一个关键点必须讲清,如上阕看着眼前的绚丽秋景,毛泽东一下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先向学生提问“面对如此绚丽的秋景,你们会联想些什么”。接着将学生的回答与毛泽东的联想作对比,再趁势讲授毛泽东的联想与伟人的胸襟、境界、志向相关,鼓励学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处世,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

讲下阕的内容时,先提问:对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下阕怎样作回答呢?同学们一般知道是作了回答的。因为不是直接的回答,这里有必要讲授诗歌语言的含蓄性,讲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而不是直白地作答。

这两个位置是必须讲清楚的。此外,在理解全文时,将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疏通讲解,如“湘江北去,谁主沉浮,挥斥方遒,书生意气”。

2、想象训练法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杰出的艺术本领”,所以我在本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训练的内容: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进行再造性的想象。提示分四步完成:一、画轮廓(山、林、江、舸、鹰、鱼);二、点颜色(红、碧);三、激活画面(红遍、染、碧透、争流、击、翔);四、来特写(染、击、翔)。

检验手段,让同学们按提示将自己逐步想象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3、比较阅读法

为了更好地领会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秋意,可与一般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景秋意相比,突出毛泽东笔下秋景的绚丽多姿,秋意的生机勃勃。首先,打出字幕:

(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3)自古逢秋多寂寥。

(4)枫叶荻花秋瑟瑟。

(5)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接着,让学生概括一般文人墨客笔下秋景秋意(萧瑟,清冷,惨淡),然后,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秋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作对比,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为什么毛泽东身处险境还能写出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秋景秋意,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伟大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从而体会本文体现出来的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三、学法

1、朗读法:本文是文学精品,学生要建构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有必要多读多背,积累语言素材。同时这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是时歌,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适合多读多背,另外,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必须多读,只有多读,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

2、表演法:运用表演法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沟通,真正做审美活动的主体。表演内容: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意在让大家在表演过程中揣摩写景的顺序和视角变化。

3、练习法:老师示范了鉴赏方法和途径之后,有必要对学生是否掌握这种方法当堂验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练习内容(1):柳宗元在政治革命失败之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江雪》。试比较柳宗元“独钓寒江”与毛泽东“独立寒秋”意境有何不同。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讨论,(柳——孤独落寞;毛泽东——坦荡、从容、砥柱中流)此题不注重答案,只注重思考分析过程中学会鉴赏方法。

练习内容(2):“百侣”书中注解“革命战友”,作者和他的革命战友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请同学们就文中下阕所含的内容做适当的描述。这个练习重在让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要说出与有能力、有才华、有责任心、有气魄等相关的词语都可以,着意引导学生结交良师益友。

四、教学程序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本文安排两课时。教学程序可设置为:

1、导入新课。(导语、背景、毛泽东手迹、录音)

2、疏通字词、理解全文。

(1)上阕:写绚丽多姿的秋景。

下阕:抒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2)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3)全文的诗眼是什么?

(4)按上下阕顺序进行想象训练、比较阅读、课内练习。

3、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上阕:写绚丽多姿的秋景。

看山、林

江、舸、

鹰 谁主沉浮

下阕:写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豪情壮志。

忆 战斗岁月

年龄

精神状态 能主沉浮

爱国行动

余志英,湖北黄石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下阕秋景秋意
思念的五月
秋意浓
士魂
情 话
江渡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简论《九辩》中秋景的描写
游走的温暖秋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杨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