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摘 要]以信息素质的内涵为起点,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实践改革方案,进一步从深层次提出培养适合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师生互动平台的设计思路,并给出该平台简单设计步骤。
[关键词]信息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师生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1-0093-04
[收稿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河北省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5108),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作者简介]刘 芳( 1970-),女,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质越来越受人关注,它已成为个体适应现实社会的基本能力条件。要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信息素质人才,亟须师生共同努力,多方面调查分析,尤其要构建好适合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师生互动平台,全方位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指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处理实施和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学专业基础知识,对信息的敏感度及信息获取、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1]。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四方面:
1.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前提,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
1.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信息的功用及效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1.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人获取、处理、交流、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等。
1.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2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或称信息技术基础课),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力度是否到位,培养措施是否得力,还须仔细推敲和深入分析。笔者随机对河北省、江苏省等几所高校(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在校生在大学前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程度、家庭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支持程度、新生信息意识程度、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知识等,并主要采用SPSS12.0等统计分析法,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实状况。
2.1 信息意识淡薄
高职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只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事。
2.2 信息获取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不能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不能有目的和有计划地阅读书刊。
2.3 信息运用能力较差
学生仅仅是了解一些诸如Word、Excel等常用工具的简单应用,对于网络只是等同于娱乐(聊天、游戏、看电影等),甚至很多学生在上大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课时还仅只是练习打字,对信息素质的内涵相当陌生。
2.4 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亟待提高
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道德和法规内容,诸如“计算机犯罪”、“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等,仅意识到“计算机犯罪”属违法行为。只有少数学生能真正区分信息违法与不道德行为的范畴。有的学生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许多状况都反映出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信息道德水平还处在较低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信息道德素养的深层次培育。
3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目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在现阶段的信息教育中更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大胆实践。不少院校已采取过不同程度的尝试。笔者围绕提高“信息素质”内涵教育为基础,考虑到高职院校更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提出以下几方面改革设想:
3.1 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教育
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问题的意识。
3.2 大胆尝试IT课教学改革
考虑IT教育的不平衡性,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信息素质摸底,针对信息素质较差学生,进行集中补课,增加一定的上机实践训练,使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以便后期能适应IT课程正常教学。适当加大信息科学、IT课程的教学课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此类课程的实验实训力度。及时调整IT课程的内容设置,紧跟IT技术的发展。
3.3 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和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体现“教师辅助,学生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主体性,更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信息能力。
3.4 在IT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
这样可以从正面入手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兴趣
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转变为能力。同时可以尝试在学校建立信息协会,具体活动项目可包括主页制作、报刊制作、电脑绘画和动画制作等,以小组形式进行。
3.6构建适合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师生互动平台
通过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师生互动平台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用户信息维护。本平台面向特定的用户群体,使用范围相对固定。对用户信息的简单统计有助于了解网站的使用情况,便于管理和调整用户信息。
(2)公告栏。公告教学活动的安排、注意事项等,由管理教师发布。
(3)教师推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把关人,应具有一定的信息过滤能力,推荐的信息资料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适合学习者学习。
(4)作业专区。学生在这里不仅可在线完成作业、提问并获取教师解答,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提问及解答,起到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作用。
(5)站内邮件。用户登录本平台后,即可在“个人信息”栏中看到自己的站内邮件。这种交流方式因为在站内,所以速度快、使用频率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6)我们的书架。学生通过上传页面将自认为比较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服务器,增强他们信息共享及查询意识。对有价值的资料,经管理员确认后,可添加到精品区,作为学科结构化资源,永久保存。
(7)BBS讨论。有不同的讨论版,可包括:职场工作经历BBS、在校学习生活BBS、某项目主题BBS等不同板块。选择对某一方面感兴趣、有特长、有责任感的学生做版主,负责秩序及内容维护;管理教师可指导学生版主的管理工作。学生在与外界不断交互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8)查询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信息查询和信息资料的检索。
4 适合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师生互动平台的设计思路
本平台的开发与设计总体思想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Dreamweaver+ ASP(.net)+ACCESS/SQL Server等软件搭建整体框架,其他软件辅助。互动平台整体模块如图1所示。
下面以作业专区模块为例,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几方面说明其简要设计思路[2],其他模块类似。
4.1 作业专区模块系统需求分析
作业专区主要分为五个子模块:发布作业,在线完成,教师批阅,查看成绩,提问答疑
功能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
4.2 总体设计
作业专区五个子模块从实现技术上主要涉及对数据库的存取操作,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界面的美化与功能的完善。
4.2.1 系统功能设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发布作业:教师通过本模块布置作业,包括作业题目,作业内容,教师姓名,发布时间。
(2)在线完成:学生可在线查看标注了教师姓名和发布时间的作业,找到自己教师布置的作业,点击打开,在线完成,然后留下学生姓名、完成时间,上交服务器。
(3)教师批阅:教师通过在线批阅,看到学生完成的作业后,给出得分、点评,附上教师姓名,提交服务器。
(4)查看成绩:学生在客户机上可以查阅自己作业的成绩以及教师的点评。
(5)提问答疑:学生有疑问时,点击疑问平台 ,留下班级,姓名,联系方式;教师看到留言后,登陆管理员账户,对学生提问进行解答。
4.2.2 数据库设计需要包含以下信息表:
(6)作业发布表(xxfb):如表1所示:
4.2.3 系统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尽量遵循学生界面生动美观、管理员界面朴素大方的原则。
(1)发布作业模块界面设计。本页面可以让学生看到在线作业题目,作业内容,发布教师,发布日期,同时链接其他模块。页面最上方是本系统的logo,学生点击系统首页可以返回网站首页,教师布置的作业可提交服务器。界面效果如图3所示,后面模块的界面图省略。
(2)在线完成模块界面设计。本页面可以让学生查看作业,单击作业发布栏里对应教师的作业,即可出现解答作业页面、填写作业题目、详细解答过程、学生姓名、完成时间。
(3)教师批阅模块界面设计。教师批阅模块显示所有学生的作业详细解答过程、学生姓名、完成时间。教师可以找到指定的学生,批阅他的解答过程,给出得分点评,并签名。
(4)查看成绩模块界面设计。成绩模块显示所有学生的得分,以及教师的点评。每页最多显示5个同学的记录,超过5个同学,记录将分页显示,学生可以通过单击 “上一页”、“下一页”等按钮,查找自己的作业记录。
(5)提问答疑模块界面设计。在这里学生可点击“我要提问”,填写相关班级、姓名、问题、内容,其中带*号为必填项目。同时,教师可输入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进入管理员界面回复或删除学生的提问。在答疑页面用户可看到所有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的记录,每页最多显示10条记录,超过10条记录,系统将分页显示。
4.3 详细设计
根据前述分析,作业专区五大模块至少使用了7个主要的Asp 页面,下面以主要模块——发布作业模块为例介绍该区的详细设计。
(1)功能描述:教师在网上不需注册,可直接输入题目。 该模块的IPO(input/process/output )输入内容包括:连接数据库查询表xxfb;提交作业信息,输入数据库xxfb表。输出内容包括:通过在线完成作业,显示发布情况。
输入内容归纳如表4所示:
(2)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关键点:
ADO组件连接ODBC数据源代码如下:
<%dim rs,conn,connstr
response.Expires=0
connstr=“DBQ=”+server.mappath(“dbase/xinwen.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connstr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 <iframewidth="0" height="0"></iframe>
其他具体代码(略)。
5 结语
本平台设计要求实时性强,对学生的问题和要求教师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使学生能尽快得到自己感兴趣问题的解答。伴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作为突破传统教学的新形式,互动平台使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发挥自身潜质,施展自己特长,汲取别人的经验,接受所需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运华, 张洪星. 探析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J]. 教育与职业, 2007, (3):160.
[2]黄 明, 梁 旭, 宋晓慧.ASP课程设计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2-4.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LIU Fa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n China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reform programs for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 puts forward design ideas of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platform to cultivate students qualities. Then it gives simple design procedures of the platform.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