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录瑞 薛永发 张水绒 张 超 李 烨 刘顺劳
千阳县三合村地处县城北部7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84户,1447人,该地自然资源优越,土层深厚,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确认为绿色果品基地。2006年被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相关部门验收确认为“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现将三合村果业发展简况和经验介绍如下:
1三合村果业概况
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全村塬区耕地124.3公顷。果园已发展到87公顷,占塬区总耕地的70%。涉及果户321户,占农户总数的83%,配套建设沼气池272口,涉及农户272户。沼气入户率达到71%,年生产沼肥2000吨。完全满足53.3,公顷果园施肥需要。2008年挂果46,7公顷,产果780吨,优果率达到70%,果品收入380万元,果品人均纯收入2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1.4%。三合村已成为全县果品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十分重视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产前抓育苗建园,从标准化。产业化抓起。产中抓配套服务。在有机肥应用、农药、套袋等方面配套供应搞好服务。产后抓果品销售,在销售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修建国库2处,建立起面向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他们采取旺季存,淡季销,实现果品增值。加快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一举创建为省级生态果园示范村。
2主要经验
2.1政策稳定,果农安心果业生产
该村制定了土地长期不变的政策,村集团实行承包金调节机制。人口减少的农户,土地面积保持不变。但需适当提高承包金作为储备基金,人口增加的农户,土地面积也保持不变,但可以从储备金领取相应的补贴。同时村委会积极向上级部门增资立项,争取果品套袋资金和生态果园建设资金。并成立了果树机防队,坚持病虫害防治四统一。这些优惠政策让果农吃上定心丸,不仅激发了栽果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因短期承包造成的掠夺式生产,对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2.2领导带头推广新技术
村主要负责人集中精力抓果业生产,主要负责人建有自己的样板园。供果农参观学习,该村还邀请省果业局专家郭民主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丙智、赵振阳研究员等10多名专家讲课指导,给三合村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三合村还积极推广苹果生产四大技术,大力改造郁闭果园和低产果园。通过典型示范、现场指导、新型果农创新培训等多种办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管理习惯。
2.3稳步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
三合村一方面加大苹果产地生态大环境优化建设,一方面优化果树生长的小环境。全面实施无公害苹果生产工,程,使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遍地生花。从2003年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来,该村紧紧抓住生产符合无公害标准苹果这个目标,按照“无公害食品苹果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结合本村存在的主要差距。组合配套相应管理技术,在该村果园大力推广实施以间伐、抬干开通道,降高疏枝开光路,长放拉枝垂枝组为主要内容的大改形技术:以产定果标准,疏花疏果按数留的疏花疏果技术;施肥之前先测土,以产配肥巧搭配,适时适量来施肥的巧施肥技术;选园选树选果实,再选标准优质袋,适时规范细操作的果实套袋技术;预测预报抓关键。农物生化相结合,禁毒限高减污染,低毒高效保安全的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通过以上管理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苹果优果率由50%提高到80%。
2.4稳步推进苹果生产绿色化
该村全面推广苹果绿色无公害化技术,普及了果园配方施肥、树下覆草、种草免耕、果实套袋、树下铺反光膜、采前摘叶转果,喷灌等20多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积极推行绿色食品证书制度,组织实施无公害苹果基地创建工程,无农药残留放心果基地创建工程。使果品全红果率由30.5%提高到56%,单果质量由183克提高到256克,商品果率提高到90%以上。
2.5打造三合村苹果品牌
在苹果销售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关键时期。三合村率先在全县建起国库和销售市场,县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挤出3万元广泛宣传三合村苹果。该村连续举办了几届苹果促销会和艺术节,提高了三合村苹果的知名度,提升了三合村苹果品牌,2008年三合村苹果已被工商部门注册为西秦锦绣商标,从而保护该地果农利益。避免了果品侵权行为。
2.6发展观光旅游果业
满足消费者需求,积极推进苹果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集果园观光、采摘及科技普及于一体的观光果园,近年来三合村已接待省内外游客30多场次,吸引了外界众多目光,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联系电话:1319634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