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越
目前,果树棚栽发展讯速。栽培中由于缺乏配套管理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效益。现将主要问题及对策简介如下:
1市场调查不全面
棚栽果品销售渠道较窄,在温棚数量少,棚果产品少时,货俏价高,效益突出。当温棚数量较多时,棚果产品价格将会下降。据调查,近年各类棚果价格每年下跌40%左右。另外温棚果树投资很大,一般建一个400平方米的冬暖式棚,成本多在1.2~1.5万元,棚栽苗价格也较高。其次,温棚果树管理技术较复杂,失败率较高,因而在决定棚栽果树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情况和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再做决策。
2树种和品种的选择不对路
果树棚栽的目的是使果实提早上市,延长果品供应期。因此在选择栽培树种时,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市场供应,经济效益等全面考虑。合理选择。目前来看,宜选用核果类(如大樱桃、桃、杏、李)及葡萄、草莓等,作为棚栽主选。在品种选择方面,则应选择需冷量低,休眠时间短,花粉量大,产量高,色泽鲜艳品质好的早熟品种进行棚栽。不宜选择中熟以及晚熟品种,否则达不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3温室设计建造不够合理
温室未能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建造。主要存在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后屋角过小,墙体厚度不够,以及通风口设置不当等问题。因而影响温室的采光、升温、保温、蓄热以及防风降温效果。
温室的方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确定,一般以正南或南偏东为宜。前后屋面角的大小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确定,墙体厚度要根据当地冬季室外温度、墙体结构、建造材料等确定。温室通风口多采用扒缝式,即在前屋面上下设两排通风口。上排设在近屋脊处,下排设在地面约1米高处。通风时将两膜搭缝扒开,并通过扒缝宽度来调节通风量。
4扣棚升温时间过早
有的栽培者盲目追求果品上市时间,认为扣棚越早,成熟上市时间就越早,效益也就越高。其实如果过早地扣棚升温,就会导致果树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发芽迟、不整齐、花芽不开放或芽枯脱落,生长不良等现象,甚至造成棚栽失败。适宜的扣棚升温时间,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果树需冷量确定。首先要明确所栽果树的需冷量,如桃树为500~1200小时,大樱桃为1100~1440小时,葡萄为1000~1500小时,李为700~1000小时、杏为500~900小时,草莓为80~100小时,但同一树种不同品种差异也较大。在甘肃省庆阳市。12月中旬至1月上旬上述果树基本上均能通过自然休眠期,此期扣棚升温。一般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5扣棚后升温速度过快
升温过快,棚室内气温过高。而此时室内地温较低,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因而导致果树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根系活动滞后于枝梢生长,造成果树萌芽早,开花快,常使核类果树出现“先叶后花”的倒序现象,枝叶争夺贮藏营养,导致坐果率低,并引起新梢旺长,严重影响幼果的发育和膨大,造成早期落叶现象。严重时由于地温过低,根系活动过缓,输导养分能力差,萌芽后又萎缩枯死。因此,温室除了在扣棚前1个月左右冠下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外,扣棚后还应做到逐渐升温。温度过高时可打开顶部放风口通风降温,直到果树开花。
6授粉树配置不合理
温室中,因温度高而影响了蝶、蜂类活动。同时由于透风性差,花粉的自然传粉率极低,花粉失去活力快,从而影响了传粉、受精和结实,再加上授粉树配置不够合理,造成花蕾大多中途枯死脱落。棚栽果树不但要选择自花结实率高,花粉量大的品种,而且必须注意授粉树的配置。与露地生产不同的是,棚栽果树的授粉树的配置应加大(葡萄除外)。桃、李、杏、草莓等应按2~4:1配置授粉树,最好选择2~3个授粉品种。即使对自花结实率较高的个别杏、桃品种,也必须进行人工采集花粉,利用点涂法、喷粉法等人工辅助手段提高坐果率,或棚内放蜂。
7忽视棚室内光照条件
果树棚栽中。普遍存在重视温、湿度,忽视光照条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棚室过高,室内立柱,支架过多,温室的方位角和层面角不符合要求,使用旧棚膜和对棚膜上的灰尘不清扫。以及揭盖草帘时间太长等。棚栽主要在冬、春季节进行,这段时间光照时间短,强度弱,远远不能满足果树生长对光照的需要。常造成枝叶虚旺生长,生理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差。因此针对影响光照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棚室内的光照是非常必要的,增加光照的方法很多,一是在建棚室时,设计采光良好的方位角和屋面角,尽量减少立柱支架:二是选择透光性能好的棚膜,并经常清扫棚膜上的尘土:三是在温室的后墙和山墙上悬挂反光幕,在树冠下地面铺设反光膜:四是适当早揭和晚盖草帘,增加果树光照时间;五是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如采用南北行栽植方式,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培养采光性良好的树形,另外若有条件还可以进行人工照明补光。
8棚内地面高低不平衡
有的果农初建大棚,为了保湿,采取里低外高式,这是不可取的。这种棚室如果棚前没有良好的排水沟。积水很难排出。易发生内涝,果树根系因窒息逐渐糜烂,造成落叶、落果,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新建大棚一定要采用棚内外等高式。并在棚前挖排水沟,以利排水。
9果树整形修剪不当
棚室果树因受空间的限制,须矮化密植、定期修剪。一些果农没有考虑到其特殊性,造成新梢徒长。枝条过密,树冠过大,树形较乱,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花芽分化不良,从而导致落花落果加剧。整形修剪是控制树冠大小,解决通风透光,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此,温室栽培要注意选择树形。桃多为主干形(无主枝)和自然开心形(直接留结果枝)。休眠期间修剪时,一般只留花芽而不留预备枝,坐果后采用长梢修剪,不打头,见果就留,疏除过密枝,采果后疏除交叉枝,过密枝。葡萄多采用篱架,头状整形,采用长梢修剪,而对于篱架,龙状整形的葡萄,宜采用短梢修剪。大樱桃、李、杏选留中心领导干,圆锥形或圆柱形。
10二氧化碳施肥未能引起重视
果树棚栽增施二氧化碳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改善品质,提高抗性。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300~360毫克,千克,该含量虽能基本满足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并不能使其达到最大光合效率。获得最佳产量。特别在相对密闭的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下降到70毫克,千克,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使果树处于饥饿状态,降低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棚栽条件下,人工增补二氧化碳是获得果树优质、高产、
高效的基本保证,必须引起重视。
棚室内补施二氧化碳的方法较多,除了增施有机肥和通风换气外。还可采取施用固体二氧化碳气肥(每667平方米用量30~40千克)等方法补充棚室内-的二氧化碳。
11棚室内果树生长过高
果树棚栽有局限性。果树生长过高,不仅影响采光,而且难以管理。降低商品果率,甚至形成主枝延长头光秃等现象。确定棚栽果树的高度是十分重要的。适宜的树高为:桃树1.5米,大樱桃1.5米,李2~2.5米,杏1.5~2米,枣2~2.5米,葡萄1~1.5米,也可根据棚室的高度,确定适宜的果树高度。在棚栽条件下,人工喷洒植物矮壮素控制树高也是非常必要的。棚室喷洒植物矮壮素种类较多。生产上一般多用多效唑。缩节胺和萘乙酸等。
12棚室内的施肥方法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基肥施入过晚,施入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采取集中穴施化肥,大量施用碳酸氢铵或施尿素等。因而常出现化肥烧根和氨气中毒,造成果树的花、幼果、幼叶等受害,严重时萎蔫枯死。所以棚栽条件下一定要讲究科学施肥。基肥应在果实采收后及早施入,尤其是对结果较多,产量较高的果园更应早施,以便尽快恢复树势,增加营养积累,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且要经过充分腐熟。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及时补充肥料,切勿大量集中穴施,以免烧根。肥料种类以复合肥为好,施用尿素时,应采用沟施,且施后立即覆土,避免产生氨气而造成中毒。
13病虫害危害严重
果树棚栽,病虫害可在棚室内长期生存危害,加之通风条件差,湿度大,温度高,病虫害发生较露地早,危害重。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蔓延流行快。一些果农没有掌握温室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前期不预防,病重乱用药,轻防重治,致使病害流行严重,成本增加。
棚室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在温室内进行精耕细作,及时清除室内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焚烧或深埋。发现病虫危害,一要早治、快治。二要治小,治了。三要坚持对症下药。查清病虫类型,确定用药种类剂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并注意多种农药的交替使用。
14果实采收后放松管理
有不少果农,在棚栽果实采收后。对果树放弃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结果出现枝蔓徒长,树冠郁闭,病虫严重,杂草丛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棚栽果树果实成熟早,采果后生长期较长,其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翌年产量。因此必须加强果实采收后的树体管理。做到采果后及早施基肥;对树体进行1次重修剪,回缩更新,落头开心。另外。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使树体生长健壮,枝条充实,花芽饱满,为翌年果树的优质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联系电话:01383045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