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创作初探

2009-04-07 03:24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独创性

刘 波

【摘 要】舞蹈编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创作更是给我们提出了高难度、高要求。它要求编导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艺术创造创新力和持之以恒不懈追求探索未知的精神。作为一个编创人员如何能在舞蹈创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如何让自己用心感受创作的作品唤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是我们要不断探讨的。本文从舞蹈编导创作条件、特性、思维体系以及编导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舞蹈编导 编导创作 独创性 可变性 具象性 创作思维体系

一、舞蹈编导含义及其先决条件

舞蹈编导,即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和导演。由于必须同时担当编创者和导演的双重角色,因而也就决定了其职能的高难度、高要求,而绝非每个人都能胜任之。要成为一个舞蹈编导,我认为其先决条件有两个:

首先,前提必须是一个舞者,即从事过舞蹈训练和学习,掌握一定舞蹈知识与技能的个体,而且这个舞者还要有坚实的舞蹈基础。我们知道,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简而言之),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能胜任编导这一项工作。而只有切身地贴近舞蹈,进行大量的舞蹈实践,掌握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才能具备驾驭舞蹈,进行舞蹈编创的能力。

其次,能够融入生活,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将为舞蹈编导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任何艺术就会变得虚无和空洞。作为编导,要善于用舞蹈专业的眼光观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寻找一切可能,发现美,提炼美,从而基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与人们产生共鸣,其创作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舞蹈编导创作的特性及要求

新时期,舞蹈事业迅速发展,舞蹈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新变化和新特点。“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大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轮番上演,而各路优秀的编导和优秀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总结其现象,我们得出舞蹈编导创作的以下几个特性:

1.独创性

我们知道,舞蹈艺术要寻求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发展,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要求我们站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舞蹈文化,不断挖掘、总结,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固本强基,做到有新突破,新创造。

独创,也就是要寻求“个性”、“与众不同”。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我想作为编导也要有“舞不惊人死不休”的精气。不拘泥于老套,标新立异,有“亮点”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秦俑魂》是陈维亚的创作当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惊叹舞蹈演员黄豆豆精湛技艺的同时,更折服于编导的出其不意和巧妙构思。其开场采用舞蹈演员藏身于秦俑的雕塑当中,一下就把观众带到了特定的时代和环境。随着音乐的进入,雕塑破裂,给人产生秦俑复活的错觉,从而很好的诠释出舞蹈的一个“魂”字……当然,编导要做到创新、标新立异并非轻而易举,没有长期的创作实践积累和巨大的努力付出是做不到的。

2.可变性

创作强调的是一个“变”字,“穷极则变,变则通”。有很多初学编导创作的人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出动作难问题,而且动作和动作之间缺少联系。实则上他们就是没能抓住这个“变”。以编导技法的运用为例: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把大量不相干的动作堆砌到一起,而是通过改变原有动作的时间、空间、力度等,使之产生发展变化,从而动作变得丰富了,其内在联系还是依然清晰可见。

谈到创作的可变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活性。灵活、巧妙、多变地使用道具将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新颖的感觉,为作品增色不少。《扇舞丹青》作品中对扇子的运用可谓达到了极致。舞者运用古典舞中绕、翻、甩、转、抛、旋、拧、撩、云、盘、点等多种技法,时开时合,时正握,时反握,让扇子的舞动产生了最大可能。作为舞蹈编导我们就要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道具运用新方法,新变化。

3.具象性

舞蹈创作要有具象性,就是指编导对舞蹈形象的准确把握,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模仿实物,以及表达情感都应清晰、明确,切忌模糊。

在平时的舞蹈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舞者在台上一气狂舞,整个舞蹈充斥着动作,尽显其技术奇能。一路舞下来,观者却不知所舞为何?其实要做到具象,我们可以通过化妆、服装和道具等来塑造,但从舞蹈本体来说,要尽可能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即从动作入手。《中国妈妈》的编导在作品中用了一个“身体前倾,同时双手轮流向下抓,起身收回腰际”的动作,并把这个动作贯穿作品始终,其清晰准确地表现了一个在田间辛勤劳作拔玉米的母亲形象。也正是类似大量的表象性的动作在该作品中呈现,整个舞蹈形象才更加突

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才更加准确。

三、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体系

创作思维也就是创作方法。每个编导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使用自己特定的创作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根据其文化程度、情感经历以及创作习惯等因素,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体系:动作思维体系和语言文字思维体系。

动作思维体系指的是以动作先行,通过对动作的发展变化,运用时间、空间、力度、以及解构、重构等技法,形成特定的舞段或小品,然后再赋予其思想内涵和情感,相互融合后形成完整的作品。

语言文字思维体系指的是从主题思想出发,确立基本的感情基调,选取具有表现意义的动作或动机,再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进行发展变化,形成整体的动作结构,以至于作品结构。

根据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动作思维体系,还是语言文字思维体系都是编导创作的有效方法,只是它们的切入点不同。动作思维体系是以动作为核心的体系,即先有动作,后有主题;而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则以作品的思想含义为核心,即先有内容,后有动作。通过观察研究,长期以动作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能在动作的创新,技术技法的运用上获得更多的进步,而长期以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则注重文化知识的熏陶,对作品的宏观把握较强。因而,编导如果能够把这两种体系进行很好的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将给自己的创作之路开辟更新的天地。

四、编导创作与教学

编导创作和编导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编导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编舞能力,即形成一定的创作思维,掌握一定的技术技法,也就是学习掌握已经经过提炼、总结后的知识体系;而编导创作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打破常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发展、新突破,最后之于作品的呈现。由此可见,教学是基本,创作是动力源泉;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地进行创作,而创作则是用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两者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的编导创作与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舞蹈编导课程,加强舞蹈编创人才的培养。这种对舞蹈编导学科的重视必将促进舞蹈编导教学体系的发展完善,必将给舞蹈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来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让我们共同展望舞蹈编导创作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9.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3]金秋.舞蹈编导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独创性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