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杰
世界真奇妙,妙就妙在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不但有联系,而且一旦你看到了这样的联系,会幡然猛醒,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的书本来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当读者们趋之若骛,这样的现象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它会引起我们深入思考。但是,这样的“深入思考”,却与导致它的那本平庸的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思考能力原本就具备的,思考力可以从任何相遇的东西中碰撞出火花,这绝对不是所阅读的那本书的功劳。我的这种看法,肯定是一种偏见,因为它不公正——我太注意书的动机而忽略了书所描写的过程,就像现在时兴的“山寨文化”以各种惟妙惟肖的模仿为能事,却也能给人带来乐趣一样。
我手里有一本新书《名博是怎样炼成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书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教给你如何能靠通过写博客出名,创造出个人名字的品牌,“顺便”会带来各种荣誉,其中当然也就包括了经济效益。顺便说一句,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说这是一本内容平庸的书,它甚至是新奇的,因为至今为止,还绝少有教人如何靠写博客出名的书。但是,这本书在写作的目的方面是“平庸”的,缺少创造性,因为它与时下许多热门的却是平庸的社会现象非常吻合。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与过去相比,不但没有什么进步,而且越来越平庸,甚至是低俗,粗陋得令人难以忍受。
一
随便翻开《名博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任何一页。不看它的组词造句,只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都是告诉人们为了能把个人博客写成“个人品牌”,也就是“应该如何”云云。这就像鲁迅曾经批评过的“如何写小说”,或者热闹多年而不见衰落的“如何写高考作文”之类的书籍一样。这些作者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人“如何写……”——这样的书之所以好卖,是因为想偷懒而又迅速获得利益的人太多,就像时下流行打着各种投资的旗号去投机(比如投机股市与房市)一样。投机或者走捷径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我总觉得这种脑子动得有问题。
“应该如何……”的背后究竟暴露出什么问题呢?首先,告诉别人“应该如何……”的人,有一个不言而寓的前提,那就是他自己当然是知道“应该如何”的——这怎么可能呢?!从理论上讲,这是不可能的,一切预言或者是老生常谈(就像一个笑话:今年的股市趋势只有三种可能性:涨、跌、不涨不跌),或者是事后诸葛亮,就像那算命一样。
同样非常奇妙的是,我甚至不能一般地断言这样的“投机取巧”会培养起一种令人不思进取的懒惰之风——尽管事情的实质是这样的,但是,事情的效果却不是这样的,难道不是吗?教人“应该如何”的书,也可以写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甚至玄妙无比,就像那教人算命的书一样。我们民族精神遗产中最博大精深的著作《周易》,竟然就是一本与算命有关的书,这样的观念刻在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几千年来绵延不断。
顺便插一句,我这篇文章只是打着书评的旗号,其实却根本不是书评,我只是想借着某个似乎固定其实却根本无法固定的话题,说我任意想说的话,因为我在骨子里觉得任性很有意思,人是任性的。因为这就是人性——你教我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我就偏不照着你的话去做,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俺人性太多,没有办法!所以,我还要接着上面的话题往下说,无论遇见多么敏感的地方,也绝不打马虎眼,因为那些地方有趣而不平庸,甚至还是重大理论的突破口,就像那老和尚告戒不谙世事的小和尚“女人是能吃人的大老虎”,但是小和尚出于人性,就是喜欢她这个“大老虎”——对这小和尚来说,当他终于知道女人不是“吃人的老虎”时,就相当于他“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
让我斗胆猜测一下,权当做一回小和尚——还是接着《周易》与喜欢“算命”的民族精神的关系这个敏感话题,这不应该算是我的什么发现,但却由于这样的现象太普遍,反而被我们熟视无睹。我们民族的思维习惯中,不习惯于怀疑各种告戒我们“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观念,因为这样的怀疑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现在,我们社会的主流媒体提倡过这样或那样的“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但是绝少提倡或者鼓励独立思考、言论自由。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都是与独立思考和言论自由对着干的。当然,现在没有人愚蠢到敢于公开地说我们就是不要什么“虚假的”言论自由,因为这显得太没有人权,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但是,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似乎已经教会了人人懂得言论自由或者独立思考的界限在哪里。这与算命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因为算命也是预先就告诉你“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
既然独立思考、言论自由的效果很不好,于自己和社会都很不利,更不利于众多可怜的考生们金榜提名,我们民族的精神风俗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后台”,这远比“独立思考”有用、实惠、可靠。当然事实就是如此。有靠山的不用什么独立思考,没有靠山的,独立思考也没有用,当然事实又是如此。这对于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危害呢?没有什么危害,因为没有人看出有什么危害。
我们的文化,就这样渐渐成了考试的文化、口号的文化,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事先就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的。这种“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的文化,甚至影响了学者文人们的写作风格、电影电视的风格、新闻报道的风格。当然,只有一种风格,等于没有风格,或者叫真正的思想个性无处藏身,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思想,因为思想没有用。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我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甚至大科学家。
二
当我说,我们的民族,时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甚至大科学家,我的衡量标准是世界性的——如果别人与我争论,给我扣上一大堆大帽子,说什么我是自轻自贱,甚至是什么汉奸之类,我是不屑与之辩论的,顶多只哼三个字:爱国贼!当我写出这三个字时,大脑却一下子完全空白,我为自己的想法而震惊,甚至是目瞪口呆,我来到了思想的边界,经验教训告诉我再也不能往前想了,因为再往前想有异常的风险。可是,我这人只是表面上老实,骨子里的性格,却是上串下跳的——我只是动动心眼,也有罪吗?什么强大的权力也管不住我的心思啊!
我所谓“上串下跳”,也就是心思不顺从,管不住自己,就像害羞的少年见了漂亮姑娘管不住自己的心情一样。这当然不像那些财大气粗的“爱国贼”一样,脑子被清洗的就剩下“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了。
我的精神是如何“上串下跳”呢?以上面为例,本来我想探讨一下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时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思想家,可是突然想到人家会给我扣帽子,一时气极冒出“爱国贼”的念头,静下心来一想,所谓“原因”,所谓“爱国贼”,都与脑子里充满了“大家一致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方式”或者“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有关。
规矩多,并不一定会妨碍精神自由,要看是什么性质的规矩,比如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规矩就很不错。但是,有些暗中带着威胁的“潜规矩”就不太好,它暗示我们听话——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听阿姨的话,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如此等等。其中有什么“潜规矩”呢?那就是“如果你听话,就会……”,或者“如果你不听话,就会……”云云。
我很讨厌“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表述方式,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家一致认为”,它距离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上串下跳”的这种实际情形太远。于是,我的心情又开始“上串下跳”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潜在的精神压抑无所不在。当然,也有释放方式,比如说我们互相用手机传送的那些“段子”,或者是无所不在的“搞笑”。但是,以这些“低俗”的方式抵抗“一板正经”,毕竟不是真正的抵抗,这些“段子”或者“搞笑”的写手,也永远做不了真正的思想家或作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过与我们大家想“不正经”的发泄一下的欲望不谋而合。可是,发泄过后,一切照旧,无聊与烦恼依旧。
呜呼!什么时候才没有这样多的“大家一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