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绝伦的盘绣艺术

2009-04-06 05:54马桂花
群文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土族绣花刺绣

马桂花

土族服饰,像一幅幅流动的田园风景画,装点着土乡的人和山山水水。而土族刺绣之冠——盘绣艺术,作为土族服饰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土族独特的服饰文化符号。又因其绝妙独有的传统技艺,折射出一个民族由游牧到农耕的发展历程。如今,土族盘绣艺术在长期的传承中,由于其绣工缜密,图案在形、色、质、意等方面的精美绝伦,成为互助土族的一张“文化名片”,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盘绣艺术源远流长

土族文化艺术在产生、形成和发展中都离不开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在饮食、服饰、婚俗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习俗。土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的故乡是歌的天地,舞的海洋。土族还是一个崇尚美、追求美的民族。土族妇女通过灵巧的双手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将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将家乡装扮得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绚丽。

据考古发现,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有盘绣的雏形“宝花盘绣纹”,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纪时期,土族盘绣技艺已发轫兴起。

盘绣作为土族人最早创造的民间工艺美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无不凝聚着土族人的智慧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它与土族人的生活紧紧相连而经久不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岁时节令无不与盘绣结下不解的情缘,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深深地融入盘绣之中,形成了土族盘绣独特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情趣。在后来的发展中,盘绣艺术随着土族的发展、成长、代代相传,日臻完美。

土族盘绣的纹样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实用类,有鞋袜、腰带等,这是刺绣的主体;二是观赏装饰类,有前搭、衣领袖、荷包、口袋等;三是礼仪类,有钱包、烟袋、裤带等。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为盘绣、拉绣、堆绣等。土族妇女的绣花鞋,以满帮绣花为特征,鞋尖微微上翘,顶部绣有各色花朵;老年妇女以素色为主,鞋底桃形做工厚实细密、结实耐磨便于行走。玲珑精致的绣花鞋,也成为土族早期刺绣艺术的主要遗存之一。年轻女子所穿的高腰鞋也以满帮绣花为特征,均以盘绣针法,用各色丝线密织,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以黑布做底,既突出了色彩搭配的原则,又协调了服饰从头到脚的色彩效果,突出了局部美,又达到了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之美。

二、盘绣艺术的用料及工艺

土族盘绣艺术的用料十分考究,加工精细。传统的土族盘绣在制作中,首先将胡麻草用棍子捶打加工成麻棉,用麻渣碾成的胡麻面拌成浆糊,涂在麻棉上,制成麻棉垫,再采用黑色纯棉布做底料,以利衬托,面料选定剪裁后,用浆糊糊成3至5层,面料的裱糊层一律用纯棉布衬垫。面料要求布纹较粗,便于穿针引线。盘绣不能用单层面料。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橘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黑色的棉布做底料象征土族人对土地的依恋,对家乡的眷恋;绿色的丝线象征土族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绿色的憧憬;黄色的丝线象征对丰收的渴望;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是对土乡民风的真实写照;红色象征对太阳的敬仰;蓝色象征土族人性格直爽,胸襟开阔,胸怀博大;紫色是精神的寄托,象征土族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土族人认为:彩虹当空,迎天接地,灵秀显化为土族的“土”字,土乃五行之本,水乃五行之源,无土不生,无水不长,彩虹乃水之瑰影彩气。因此,土族崇尚彩虹,土乡被喻为“彩虹的家乡”就再妥帖不过了。土族服饰本来在款式、造型上显得宽松肥大,但聪明的土族妇女用盘绣绣制的别具一格的腰带勾勒腰身,有英武之气又有妩媚之态,再加上色彩反差强烈的搭配,使得土族人具有了在花丛中飞舞的感觉。

盘绣的工艺十分独特,针法有左盘、右盘两种。左盘的主线是向左拧的,右盘的主线是向右拧的;右盘制品较为平整,左盘制品具有立体感。盘绣的具体针法是,用一根绣花针,两根色彩相同的丝线,其中的一根线作盘线,另一根作缝线。所谓盘线是把将原来的双股线拆成单股,再把三条单股线紧搓在一起,或把一条双股线同一条单股线紧搓在一起,名为搓线(主线),另将一条线穿在针上,名为缝线。然后把搓线绾一环,就用缝线缝一环(压一环),如此以数环或数十环连接,组成一个单色图案,再换上不同颜色的线,进行调色,组成彩色图案。有的图案还配上金丝线,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金线用捻金法制成,即将极薄的金、银片缠绕在细丝线上捻成金线、银线。金线又根据需要螺旋式缠绕上有色彩的丝线,在盘绣的针法中,盘绣时按纹样轮廓从外到里一圈挨一圈地盘绕,边盘边固定,根据冷暖色彩的变化,采用各种不同的丝线,如绣一朵梅花时,先用丝线将所有花瓣绣数圈,再依次用红色的丝线从外到里地将每个花瓣盘完,花心花蕊用丝线一圈一圈地盘成。用盘绣针法绣制的图案保持丰富的色彩,又有鲜明的对比度,华丽耀眼,立体感强,底料背面只留有稀疏针迹形成的图案轮廓,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土族妇女盘绣不用棚架,而是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一根挂在右胸衣服上,作缝线的一根线穿在针眼上。走针时,把盘线盘在针上,用左手大拇指压住线,用右手针缝压。就这样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使2毫米大小的圆圈均匀排列在缝线上,像无数的葡萄串,展现在布料上。盘线时要求严密平整,缝线端正结实。盘线似一般刺绣技法中的豆针绣,缝线似一般刺绣技法中的直针绣,由密集的豆针绣组成。完成整个图案,要用一般刺绣技法中的三重或五重豆针密绣。盘绣虽然费工费料,但绣品似一幅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的刺绣珍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盘绣的图案构思十分奇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盘绣的图案和花样有几十种,如有法轮(土族语为“扩日洛”,表示地球)、太极图、五瓣梅(还有被扩延为六瓣、七瓣、八瓣的)、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拐头十字、方格子、人物、佛像、老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几十种样式。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虽有,但不多见,而最常见的图案有八宝、彩云、太极图、富贵不断头、八瓣莲花、神仙魁子等,因为这几种图案最适合于盘在绣花彩带和“叶日扭”图案上(镶在胸前的一种四寸见方的图案亦叫“章兼”),而绣花彩带是已婚妇女必要之物,因此,这几种图案最常见、最盛行。

盘绣品除彩带、胸前“叶日扭”外,还有盘绣衣领、盘绣烟袋、盘绣裤带、盘绣腰挂、盘绣衣兜、盘绣筒绣、盘绣针扎以及其他装饰品等。

传统圆形图案里套有七瓣的表示地球的7大洲,是高品位的刺绣艺术珍品。这些图案达到一种简练、概括的效果,亦有“似”与“不似”的写意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绣法常被采用在服饰或其他重要的部位,如大包腰带、衣领、章肩、口袋、烟包等显著位置,供人们欣赏。

盘绣品没有剪纸底样,初学者在木刻的印板上涂上用牛奶研磨的赭石汁,压印在布料上,然后依据印纹进行绣制。要想掌握这门艺术,必须要精心、细心、耐心,若不经过长期的苦练,很难掌握这门技艺。

盘绣讲究丰富的吉祥寓意和绣面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纹样周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以明显的层次感和突出的主体效果,表现出巧妙的艺术构思,既有严谨与细腻,又有大处落墨的粗犷,具有异彩纷呈的效果。

土族盘绣记录着土族人对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典雅质朴的盘绣不仅仅只是以色彩艳丽、华丽为美,而是呈现出土族的审美追求和心灵奔放的寓意,土族盘绣的色彩、构图、纹样都承载着土族的历史与文化,无不与土族的生活息息相关。花鸟植物、自然地理、日月星辰等,或抽象或写实,都充分体现了土族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就色彩而言,盘绣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民族个性。

在土族人的视野中,自然万物是被诗化了的,如蓝蓝的天穹,灿烂的阳光,变幻的云彩,碧绿的草原,金黄的丰收,犹如七彩彩虹的图案。正因为土族对彩虹般的色彩有着独特的敏感性,在盘绣中,土族妇女把对色彩的这种感悟也就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牡丹图”,色彩雍容华贵,从浓到淡,由浅入深,从一种色向渐变到另一种色向,产生出立体般的色彩效果。色彩的搭配虽然追求艳丽,但不失统一协调,整个色向符合色彩的美学原理,说明土族人对色彩在心灵深处有独特的感悟。

盘绣丰富的颜色,体现了土族人淳朴的心灵美,这种美熔融到服饰中被烘托得异彩纷呈,显现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物交相辉映,闪烁出土族人的创造精神和智慧结晶。盘绣的图案千姿百态,纹样繁多,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纹样,都是以求吉纳福为主题。有渲染爱情婚姻的,有期望多子长寿的,还有以动植物表达喜庆祝愿的,以及各种表示吉祥如意的图案。不同的盘绣表达着不一样的情感,人们在五颜六色的丝线间传递着情感,寄托着希望。盘绣图案还有石榴、五瓣梅、太极图等,蕴涵着家庭兴旺、幸福长久等吉祥含义。

三、盘绣文化衍生的生态与人文土壤

土族盘绣发展到今天,一代代土族盘绣的能手们,口传身教,传承着盘绣技艺,以母女相传为主,其次是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

土族盘绣不是作为商品出售,而是为装饰自己,或作为礼物赠送给长者、亲朋、情人。土族姑娘几乎人人都要学习盘绣手艺,因为,盘绣手艺是男方选妻的主要条件之一。固然,姑娘要有容貌秀丽、体态端庄的必要条件,但“针线活”(指刺绣水平)是不能忽视的条件。过去土族姑娘在出嫁前,必须花几年的工夫专修两门课。第一,必须学会哭嫁歌,它是评价姑娘智慧的标志;第二,必须学习盘绣艺术,它是评价姑娘手艺的标志。所以说,盘绣称得上是土族女人一生的必修课。据了解,土族姑娘一般七八岁时就要学刺绣,经过几年的苦练,从简单的针扎、荷包、衣领、围兜、腰带,直到复杂的人物、山水等都能刺绣。会做鞋袜会绣花的女孩子被夸为有出息的好姑娘,反之就会被人嫌弃,甚至被称为笨女、女木匠等。

历史上土族姑娘一般在十五至十八岁出嫁,在出嫁前的几年内,需要准备好一系列的嫁妆绣品: 第一,为自己准备一整套做新娘时佩戴的装饰品。包括:(1)绣花高领、盘绣翻领十数条。盛装的礼服绣高领,又要绣翻领。甚至一件衣服绣两三条领子。(2)花腰带两条。其中五口的(即一头五个图案组成的叫五口,两头便是十个图案)一条,两口的(既每头两个图案组成,共四个图案)一条。花腰带有单一绣品组成的(既盘绣以绣花一种图案组成),亦有各种绣品综合组成的(即盘绣、绣花等多种图案组成)。所以有人说,土族妇女的花腰带,是土族民间盘绣艺术的集锦,把它勒在腰间,顿使全身生辉。(3)绣花鞋(浅腰鞋和长腰鞋)十至二十双。这其中的两三双精品绣鞋是做新娘和赶庙会集市时穿的。(4)绣花钱搭一条。一般由三至五块图案组成,钱搭原来是装铜钱的用具,现在衍化成为纯粹的装饰品,成为土族妇女系在腰间的美丽装饰物。(5)针扎若干个。有八卦形、六角形、钟形、葫芦形、鸡蛋形、猪头、金鱼、青蛙形等,这些针扎中有绣花、盘绣,把小形绣品有层次地串在一起,套在特制的银环或铜环上,佩戴在腰间,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以显示土族新娘盛装所拥有的特殊意蕴。第二,为新郎准备一整套装饰品。其中有金丝盘绣高领和翻领礼服,有盘绣或绣花腰带、绣花围肚、绣花裤带,盘绣“叶日纽”,绣花或盘绣衣兜、绣花袜子、盘绣云子鞋,尤其花烟袋最为讲究,因为其中综合了绣花、盘绣等各种艺术,也称为土族盘绣艺术的集锦。第三,为婆家长者准备刺绣礼品。为婆家爷爷、公公以及其他父辈准备绣花枕头;为婆家奶奶、婆婆、婶婶、姑母、小姑等女眷准备绣花、盘绣鞋,为小姑娘们准备针扎或盘绣的手巾。

在出嫁的前一天,远亲近友纷纷前来装箱子,吃“麻译”(为姑娘送礼物,吃喜宴),当人们齐全后,姑娘的妈妈把所有的嫁妆全部拿出来展示,土语叫“陪送派拉”。这时一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托酒杯,边饮边朗诵“落日吉”(赞词),赞扬姑娘的手艺,亲朋好友围在嫁妆前细心参观,相互议论进行评价,如像参观一个艺术家的展览一样,既有赞美之辞,亦有批评之语。第二天,新娘嫁至婆家,娘家人又把全部嫁妆绣品展出,谓之“摆针线”,把准备好的礼物依次送给男方亲朋好友,让婆家亲朋好友参观、议论、评价。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娘的针线手艺如何,与她婚后的身价、地位直接有关。这种习俗不得不使每个少女尽心学习盘绣艺术,这对争强好胜的姑娘来讲,也是夸耀自己手艺、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过去盘绣艺术盛行的另一原因是庙会、“花儿”会赶会的需要。互助土乡有很多传统的庙会和节日,如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丹麻“花儿会”、寺院观经会。在这些会上,土族阿姑和已婚妇女穿上自己最喜爱的盛装,佩带上自己几乎所有的精绣装饰品去赶会。在赶会期间,妇女们专门观赏盘绣,以便吸取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盘绣手艺。有的姑娘把自己亲手绣制的艺术品,作为信物赠送给自己的恋人,如盘绣烟袋、盘绣裤腰带、盘绣胸图案、盘绣衣兜等。小巧而精致的盘绣烟袋往往易剪不易绣,要在方寸间描绘出花样简洁、个性鲜明的盘绣图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土族女子在刺绣时眼到、心到、手到,才能一气呵成。正如土族“花儿”所唱:“三尺三寸的雁儿缎,三两(么)五钱的扣线;你给我绣下的满腰转,人前头夸你的手段。”“花儿”中给相爱的人送的爱情信物“满腰转”,是互助土族男子服饰中有名的盘绣腰带。土族女子以擅长盘绣为荣,土族评价女性的标准就是:一看针线,二看茶饭。这首花儿中千针万线绣制的艺术品“满腰转”中倾注了姑娘的情思,小伙子也把信物珍藏或随身佩带,“人前头夸你的手段”,既表示了对恋人的思念,又说明他得到了一位符合土族人审美标准的理想爱人。

四、盘绣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前景

盘绣艺术,是土族刺绣艺术中的奇葩,在土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亟待保护、发掘、抢救和弘扬。盘绣品上的花草鸟禽图案,是土族人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反映出他们祈愿风调雨顺、生活美满的愿望。2006年土族盘绣作品荣获中国民族家用纺织品大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工艺奖”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奖”。目前,制作盘绣的土族妇女在全县达2万多人,仅互助东沟乡就有3000余人,盘绣已经成为土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在逐渐兴起的旅游产品中,各种盘绣制品已经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以盘绣为龙头的旅游产品增加了土乡人的收入,而且带动了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

互助县丹麻镇松德村四社农民李发秀,幼年开始学习盘绣技艺,1995年8月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中国传统手工艺女能手盘绣技艺表演。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艺术传承人。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土族妇女麻宝青,自小从母亲手中学习盘绣技艺,不久成为远近闻名的盘绣能手。改革开放后,麻宝青大显身手。以盘绣技艺作为致富的门路,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西宁、兰州、西安各地。

近年来,土族盘绣虽然逐渐走出农家院,走向手工艺品市场,但是力度显然远远不够,而这次盘绣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疑是其走出土乡的重要机遇。“天上飞的是白鸽子,背的是桦木的哨子,手里拿的是鞋垫子,绣的是致富的路子。”

盘绣作为土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土族人民发展的历史走过了漫长的里程。它带给土族人民的喜悦和欢乐,至今深深地扎根在土乡这块高原沃土,仍然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丰富和美化着土族人民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族盘绣也逐步走出“家园”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欣赏和肯定,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土族盘绣艺术目前正以它形式上的质朴无华和内容上的古老含蓄以及色彩上的大胆运用和处理逐渐引起世人的重视,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为我们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创造了条件。但是,要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积极支持、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才行,使这朵民族民间奇葩以更新的姿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吕霞.土族头饰文化内涵[J].青海民族研究,2004(2).

[2]马达学.青海民间美术大观.昆仑文荟.

[3]柳春城,程起俊.吐谷浑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德令哈郭里木乡出土棺板画研读[J].中国土族,2004.

[4]王友江.青海土族民间刺绣[J].装饰,2001,(3).

[5]甘泉.土族刺绣的审美价值及开发前景.攀登2006,(4).

[6]星全成.五彩斑斓话刺绣.中国土族.

[7]辛元戎. 贯穿岁月的彩线——漫话土族的刺绣文化,中国土族.

[8]曹娅丽主编,土族文化艺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9]马光星.土族文学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冶存荣.青海民间艺术[J].昆仑文荟2002.2.

[11]王连民.七彩的心愿[J].群文天地,1998.夏.

[12]董思源, 盘绣——独有的刺绣艺术[J].中国土族,2003.

[13]崔永红,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青海省艺术研究所)

猜你喜欢
土族绣花刺绣
关于土族聚居地区汉、土双语教育实施概况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吃土族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下“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神秘的土族人
刺绣新生
小保姆斗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