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

2009-04-05 14:39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手法针灸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5]。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如推拿、中药、针灸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就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介绍如下。

1 中药疗法

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性渗出与浸润,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6-7]。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8]。

2 针灸疗法

2.1 斜刺法 斜刺法是针刺疗法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以痛为腧,以斜刺针法刺入受伤肌肉进行治疗。一般是以26号2.5-7寸长针沿受伤肌肉长轴选择最痛点进针,使针能准确地刺入受伤肌肉,不提插捻转,进针后受伤肌肉产生酸、胀等针感,若被刺肌肉突然短暂收缩并迅速舒张,针感迅速消失,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者不留针,如出针时针感加强,应暂停出针直至针感减弱或消失。它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9]。

2.2 电针 电针是利用针灸学加电疗原理,对受伤组织起到治疗作用,传统针刺会使局部产生神经干上麻、骨痛、肌肉酸、胀等针感,如果加上电流刺激,还会产生对损伤部位的辐射、传导。使用电流在人体病变组织周围形成一个较强的场,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使炎症产物及致痛物质进入淋巴和血液,从而使水肿、炎症吸收,疼痛消失,促进损伤组织的尽快修复,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10]。

2.3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它是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先用粗短毫针、三棱针或小斜口刀进行散刺、叩刺或辊刺后进行拔罐。拔罐时间一般20~30 min,疗程每周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1~2次,以后再减至1~2周1次。慢性病可作间歇治疗。有报道[11]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 min,疗程3~20次。

2.4 无痛针法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以成为现实。这种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腕踝针、皮内针、浮针法等无痛的针刺方法。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有显著疗效,具有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12]。

3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当代此项研究应与现代科学的力学,解剖生理结合起来。运动损伤的发生是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结果,而推拿治疗运动损伤则是恢复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技术过程。不同的损伤形变,应选择与损伤形变相适应的手法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轻度损伤出现的肌紧张、痉挛等症状,手法作用力应以平面用力为主,手法以轻柔为宜;对一般的软组织扭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则以平面用力和垂直用力手法兼用,手法轻重适中;对中度软组织损伤,出现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增粗、变硬、挛缩、粘连时,则以垂直用力手法为主,作与组织纤维走向呈垂直方向的按压、拨推手法,手法作用力应偏重,起到松解黏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恢复弹性功能的作用;对损伤组织处于骨缝、关节内不易显露处,手法则以斜向用力为主,使作用力直达病所;对有关节紊乱,错位(骨错缝,筋出槽),则以牵引、抖摇、旋转等手法,予以矫正、复位。使之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达到新的平衡[13-16]。

[1]黎 螯.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

[2]任为民,李 全.浅谈运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49.

[3]刘鹏举,杨 洁.浅谈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30.

[4]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427.

[5]范炳华.4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四大关节创伤资料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86(1):35-38.

[6]胡声宇,秦 岭.中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70-171.

[7]张 健,吕沛霖.中医防治竞技损伤运动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8):968-969.

[8]陈佩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30.

[9]何珂峻.常见运动损伤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10.

[10]闫 辉,于长隆.运动创伤的治疗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69-70.

[11]李方祥.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2):14-15.

[12]赵宗辽.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13]郭 林.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5):574.

[14]郑泽海.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相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J].按摩与导引,2002,18(5):44.

[15]白宗谋.推拿加颈部运动治疗前斜角肌慢性损伤[J].按摩与导引,2002,18(7):35-34.

[16]马红霞.当代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3):383-384.

猜你喜欢
手法针灸中医药
层递手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