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沭 2767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6月采用中药加小针刀治疗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39~76岁,平均56.5岁;病程20 d~16年,平均2.7年。左膝7例,右膝14例,双膝19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或弹响,上下楼困难,不能下蹲及不耐久行。CR片示膝关节边缘尖锐或有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等。
2.1 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骨痹汤。药用:熟地黄15 g,补骨脂12 g,槲寄生15 g,鹿衔草15 g,白芍12 g,穿山甲6 g,红花12 g,皂刺15 g,天南星12 g,夏枯草18 g,金银花18 g,川牛膝9 g。加减:若痛甚白芍用量加至30 g,加乌梢蛇9 g,蜈蚣3条;遇风寒痛甚加千年健12 g,制川乌9 g;兼湿邪,伴有膝关节肿胀积液,浮髌实验(+),加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2次口服,连服2周,然后上药为细末,制成水丸,每服9 g,每日2次,饭后口服。
2.2 针刀治疗
2.2.1 体位 仰卧位,膝下垫枕屈曲20°~30°,足平放于治疗台上。
2.2.2 定点 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股四头肌腱下端、髌韧带上端、髌下脂肪垫上端压痛点处定点。
2.2.3 消毒 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洞巾,行针刀术。
2.2.4 针刀操作 (1)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上进针刀,刀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与横行剥离。然后,调整刀口线90°,切开剥离1~2刀。(2)在股四头肌腱下端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股四头肌纤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有骨刺者在骨刺横轴上行切开剥离,并向周围铲剥。(3)在髌韧带上端处进针刀,刀口线与髌韧带纤维平行,针刀体垂直皮面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有骨刺时,调整刀口线90°,行切开剥离。(4)在髌下脂肪垫处进针刀,脂肪垫通透剥离,然后摆正针刀,将针刀体向下方倾斜,与下方皮面呈45°角,深入针刀达髌骨下极,调转刀口线90°,行切开剥离,将脂肪垫与髌骨下极的粘连彻底松解。术毕,针刀口用创可贴覆盖。3 d内禁浴。
2.2.5 手法操作 (1)扳动髌骨,医者用全手掌扣握在髌骨上行左右、上下扳动,使髌骨活动度增大。(2)屈曲和过伸膝关节,医生立于患肢侧床旁,以病人足侧手握患肢下端,以头侧前臂伸于窝下方,双手抬起患肢,并屈曲膝关节,以紧贴部的前臂为支点,尽量屈曲膝关节,然后,近头侧手按压膝关节前方过伸膝关节,达到松解膝关节、关节囊和各韧带挛缩的目的。
2.2.6 其他治疗 关节腔积液较多者,先行穿刺抽吸,然后再做针刀治疗。并加压包扎3~5 d解开。并给予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1周后视病情变化再行第2次或第3次针刀治疗。每周观察记录1次,6周后评定疗效。
3.1 疗效标准 优:膝关节疼痛消失,无活动受限,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良: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运动部分受限,基本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膝关节疼痛有减轻,尚未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差:膝关节疼痛和运动无好转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40例中,优15例(37.5%),良18例(45%),中6例(15%),差1例(2.5%)。优良率为82.5%,总有效率为97.5%。
OA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常见症状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缓解,晨起有僵硬感等,后期关节变形,疼痛严重,丧失行走功能而残废,发病率逐步增多[1]。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本,风湿、痰、瘀为标。治宜补肾通络为主,配合化痰活血、祛风除湿之骨痹汤。方中熟地黄、补骨脂补肾益精、养血安神为君药;辅以槲寄生、鹿衔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为臣药;穿山甲、皂刺、红花、天南星、夏枯草透骨搜络,涤痰化瘀,软坚散结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通经,化瘀通络,其性通达、走窜,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通经络,活气血之效。补肾以治本,使退变的骨质得到精血的充养而修复;通经络、活气血以治标,使通则不痛而收效。全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制成丸剂可长期应用,对骨关节炎有良好疗效。
针刀医学认为,OA多是积累性劳损引起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而致[2]。由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负重或牵拉过度,对膝关节控制能力下降,关节不稳,关节面的压力不平衡,机体为了加强这些肌肉的强度、硬度,使大量的钙质聚集于此处。由于钙质过多而挤压该处的微循环通道,使肌肉变性,粘连、结疤,以至于最后骨化。小针刀可剥离疏通肌肉和韧带间的粘连、疤痕,使微循环恢复,血液中的水分营养不断渗透到已变性的肌肉中去,钙质也容易被逐渐吸收,肌肉恢复原来的弹性,疾病得以康复。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5.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