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维实施地理课教学

2009-04-03 04:19魏银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考创新探究

魏银梅

【摘 要】地理教材是效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发展观念的载体。地理课的教学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应有更为贴切的教法,以符合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需要。在当代教育中,教师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是学生认可认同的必备素质。教师个人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被学生认可认同的必备素质。

【关键词】创新 思考 探究

创新思维具有全面性和独特性,思维的全面性决定了创新过程的科学性,思维的独特性决定了创新成果的时效性。全面独特的思维是以科学辩证、发展的观点为基础的,只有用一分为二,辩证发展的观点去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有创新的基础。而地理科学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地理教材是效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发展观念的载体。地理课的教学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应有更为贴切的教法,以符合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需要。因此,我认为,教师个人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被学生认可认同的必备素质。

一、扎实的文化底蕴

1.用歌曲来辅助教学

在我们日益丰富的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歌曲,有描写河流的,如《长江之歌》、《松花江上》、《蓝色多瑙河》、《尼罗河畔的歌声》、《梭罗河》、《太湖美》等,当我们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唱一唱再欣赏歌曲,尔后再讲这些内容,相信预期效果是满意的。其它的诸如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检索出流行的歌曲里是否有我们需要的教学成分。

2.用古诗词给学生创造探究性教学

“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本是一句很普通的诗句,但在地质和气象学专家眼里,却是难得的研究这一地区为何时间相同而时令不同的佳句。用古诗词教学有着与歌曲一样异曲同工之妙的教学效果。描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地理上的又一佳句,究其原因,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或通过互联网查询不难得到答案。在教学中设疑,让学生去找寻答案,创设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个教师利用创造性思维实施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由此,我们还可以开发创造出许多适用于地理教学的方式,如“用谚语来辅助教学”——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用谜语来辅导教学——拥护七品芝麻官——爱知县(日本地名);用别称来辅助教学——龙(中国)象(印度)之争;用成语来辅助教学——沧海桑田;用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由前苏联分裂而来的俄罗斯)。

当然,还有更好的教学方式那就是组织活动即“用课外活动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上网、不定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专家谈“热点问题”(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学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期开展夏令营活动等。

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材相对于科技成果总是滞后的,地理教材尤为明显,随着地理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化,地理教材提供的地理特征、地理要素等信息,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已被新成果代替,还有的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信息,恰好是学生探究的素材,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教材,调动学生多种知识积累,分析评价教材信息,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发现错误,正好树立了挑战权威的自信心,从而激发探究、创造的激情。

如“学习《中国的工业•基础工业的分布》,教师要求学生读图,观察我国的石油工业分布区,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阅读材料,知道了我国的油、气开采集中分布在东北辽松油基地、华北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新疆石油基地。紧接着教师提出了:新疆仅仅是石油基地吗?这时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翻书、有的查字典、有的读报纸、有的看笔记。一会儿,有说不是的,也是说是的;有的摇头,有的沉默不开口,老师让同学继续查资料、讨论。

两三分钟之后,一个同学说:新疆不仅仅是石油产区,应该是石油、天然气产区,如果没有天然气,已经开工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输”什么?而报纸说“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的塔北、塔中为起点的;另一个同学讲:石油、天然气是伴生矿,应该有石油就有天然气。

又一个学生说:应该是石油、天气产区,我爸爸的“地理”书上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希望之海”,已在塔中、塔北、塔西发现了十几个油气田,石油储量大约是150亿吨~180亿吨,天然气大约是7万亿立方米。至此,学生完全推翻了教材的结论。

在这个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调动了课外积累、生活积累,分析地理特征,教师精心设疑,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

再如,学习《中国的水运和航运•海洋运输》,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找出北方沿海航区的两个中心港口,学生甲读图、阅读教材后说:两个中心港是上海和大连。学生乙说:两个中心港口是上海和天津。老师问:你们两人的依据是什么?甲说:教材讲是上海、大连。乙说:海港分布图上,上海港有七条航线,天津港有四条航线,而大连仅有一条到天津的航线,应该是天津不是大连。教师让同学们分析讨论、查资料。一会儿,另一同学说:我认为,天津港是中心港,大连港不是的,因为电视常常报道:我国出外访问的海军舰艇是从大连出发的,那应该是军港。如果是中心港,南来北往的民船及外藉船只不泄露了军事机密吗?

很显然,现在的学生已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分析着这个世界,教师为此由衷地高兴。此时,大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分析后得出自己满意的结果是教师应予与关注的。又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水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未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的环境变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当表扬大胆回答的学生,充分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法,受到鼓励的学生也许就会从此不断地探索、创新,也许一个科学家就这样地诞生了。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猜你喜欢
思考创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