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影响及应用探索

2009-04-03 04:19刘丹旭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

刘丹旭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把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引入了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观成为新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文章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对会计事项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中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事项;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38-0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将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对于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准则的一些变化非常引人关注。其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具体体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当中。公允价值计量将与历史成本计量择优并存,要保证其在会计实务中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健全与会计准则配套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对于“公允价值”一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则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最早在1998年颁布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开始使用,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在2001年修订会计准则时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此次新准则体系又重启公允价值计量,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我国大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公开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得到较好的衡量;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在提高上市公司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加强舞弊查处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分析判断、甄别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具备了使用公允价值的适宜“土壤”。第二,为了避免出现公允价值被再次滥用于操纵利润,财政部在新准则制定中对其做好了预防措施,严格规范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提条件,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才可确认。之所以选择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中使用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领域的公允价值容易取得,能够可靠计量,主观判断少。第三,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充分吸收市场价格中蕴涵的信息,能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更确切地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事项的影响

(一)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为:市场参考价格,或现金流贴现价值。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售房信息的网上公开,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容易取得的。需要强调的是,巨额利润的出现也意味着企业缴纳的税额也相应攀升。新准则对有关公司资产核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但公司是否利用或怎么利用这种模式不尽相同,需要深入研究。

(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新准则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两个条件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此看来。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计价基础,对损益的确认规定也不同。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差距大,则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大,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三)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新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重组,其重组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所以,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重组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新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根据惯例,主要为利润)的债务重组的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

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此前会计准则是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人资本公积。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

(四)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新准则第12条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根据原制度,按账面价值计量,不产生损益。在新准则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很可能产生商誉。负商誉复核后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对正商誉应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期末进行减值测试,不允许摊销。这样执行新准则后将使资产增加。

在企业合并中,新准则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引入了商誉概念,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变化很大。

(五)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对按照本准则规定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企业应当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改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按下列规定处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与旧规范关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第一,在金融工具计量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第二,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而且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这改变了原制度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具有不确定性,故执行新准则后,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三、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共存

公允价值的存在与发展是必然的,它将在今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忽视公允价值,当然也不能认为历史成本将退出历史舞台,摒弃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可以预见到,二者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首先金融类资产和非金融类资产之间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计量时应分别采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再者对于同一非金融类资产,随着经济情况(如用途)的不同,有时采用公允价值,有时用历史成本计量。如对于一处办公楼,如果是自用,则应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如是用于投资经营,则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今后,在财务会计的计量领域,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将平分秋色,两种计量属性并用是方向。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将在未来择优并存。

(二)现金流量成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公允价值反映了公司的并购价值,但好的资产能否产生好的收益是投资者同样关心的问题。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将会出现较大波动,评价意义可能会降低。因此,为了切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回报率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量信息将处于与资产负债、利润值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市场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已经初步完善,现阶段重要的一环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由于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哪种表现形式,除了准则地界定和指引外,有时就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顺利实施,仅依靠会计理论界的探讨和鼓吹是不够的,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以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正如我国会计学家吴水澎教授所说:“这一目标(指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有关准则及其指南,使每个人都知道按准则的要求来实现。实施包括教育和实地测试在内的周密计划和国际合作的执行程序是极其重要的,而有一个足够的过渡期以使各方掌握专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总之。公允价值计量成功实行的关键是:教育、实践和时间。”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和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与会计准则配套的管理制度尤为迫切。从大的方面讲即上市公司治理生态的问题,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等系统工程来解决,不能归咎于准则本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是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进程,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事项产生重大影响,对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价值将在计量领域平分秋色,择优并存,而现金流量会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为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顺利实施,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与会计准则配套的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下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策略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