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摘要:绿色壁垒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中新兴的一种贸易壁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近年的贸易出口中也频频遭遇此类壁垒,损失严重,因此,从理论层面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成因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003-03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直接非关税壁垒的作用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将凭借其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施保护贸易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WTO成员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中如何应对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成因及表现形式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壁垒,含义有所不同。但不难发现,现有的定义大同小异,都强调了隐含于绿色壁垒背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在狭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对海外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在广义上,绿色壁垒可以视为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为理由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对海外产品进口的限制。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随着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成为新的国际焦点,各国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
3.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90年代后,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
4.国家间科技、经济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发达国家在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的同时,又极力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三)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进口国以产品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坏为由征收进口附加税。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进口国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4.强制性认证要求。进口国政府把通过认证规定作为进口商品的必要条件或国内企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想要出口到对方国家的产品来说,就必须选择通过认证。
5.高标准的环保要求。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一些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环保要求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6.烦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烦琐的检验程序,利用其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条件对进口货物实施检验,使进口货物难以通过。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一)市场准入限制使我国出口市场份额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多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种种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达到这些苛刻的标准,所以大批产品丧失了原有的出口份额,致使我国出口市场大大缩小。
(二)影响我国外向型出口产业的发展,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绿色壁垒不断影响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医药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几百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由于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一些企业限产或破产,造成职工下岗或失业,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三)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四)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以及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
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一)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目前,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已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开放程度,会因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资源外流。因此应该提高我国贸易的质量,优化贸易结构,其中使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既然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那么,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我国产业的环保标准,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体现人性化的生产和管理以及服务过程,就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该从宏观上给予企业相应的引导和支持。工业制成品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二)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
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减少环境压力。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将环境费用纳入成本,使企业被动地接受环境管理为依法自觉约束。我国出口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有关。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成品比重较大,出口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出口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初级成品的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
(三)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国环境壁垒繁多,对出口产品的影响大,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国际标准、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环保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及时掌握变化了的标准和相关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对策,无法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及时收集、反馈国外贸易壁垒的变化情况,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出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
(四)加强环境法规的完善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环境税收立法人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各种国际公开场合反对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壁垒要求,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广泛树立环保意识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起符合严格环境标准的产业体系。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渐高涨的公众环保热情和环保要求。我们就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广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六)有针对性地保护部分产业,建立自身贸易壁垒
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七)严防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资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
中国应充分利用绿色壁垒合理的一面,严格执行现有的技术标准和环保法规,严防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资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和评估,对不符合中国环保规定的要限期治理;对新设立的三资企业要严格把关,禁止兴建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以避免新的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
要跨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绿色壁垒,实现中国出口产业技术创新的跳跃式升级,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的出口管理制度创新,为出口产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启动和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根据国际经济理论,全面深刻地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制订相应对策,对我国突破这一全新的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