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明朗
摘要: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以深入的剖析,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就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A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04-03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实践创新,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依据。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角度,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此原理的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角度,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角度,体现了生产力的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在及时分析、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继续和深入。有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我们就把握住了对改革是非、改革成败判断的根本标准,就可以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就可以大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立足现实、总结历史、前瞻未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当代世界和中国得出的科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第一个代表,同时提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原理,生产力标准是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更加完整、系统的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创造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的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他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即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密切结合改革开放和国际局势的新变化,集中全党智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同时,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同时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发展方位,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尤其是广大党政领导干部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必须有理论的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政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破除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统领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指针,确保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这个基础性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内化为全体党员同志的自觉性追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最终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2.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总结过去,客观地分析现实,科学地思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的片面认识,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3]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同党带领人民进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们要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继续解放思想的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指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努力在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申奥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从“神五”的成功发射到“神七”的太空漫步,从加快城镇化水平到新农村建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文化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从东部率先发展到西部大开发,改革的进程全面的展开,这些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种认为把科学发展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在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偏见,恰恰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才能解决。很多问题并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恰恰是不按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造成的,正是在改革问题上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所致。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三十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进行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主义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相融相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28.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辛鸣,杨海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1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9-20.
[责任编辑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