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武 俞立平
摘要:从单个指标选取、指标数量、评价方法、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清晰,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了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成果进行考察,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应运而生,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根据专业教育目标和标准,对实践教学适应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的程度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高职实践教学评价领域,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朱雄才、陈丽能、伍建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职毕业实践教学质量。李进从管理、内容、效果、师资、设备五个方面构建了广西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张旭辉、王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评价。于俊乐、许永龙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高职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质量。总体上,在高职实践教学评价领域,学者的研究较多,但在指标选取、数据获得、评价方法等方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问题分析
本文从单个指标的选取、指标数量、评价方法、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们倾向于选取那些数据易于获得的指标,而较少考虑这些指标是否合适,这样势必导致某些方面指标偏多,而某些方面指标偏少,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比如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的评价,要取得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高职学生有可能给要求不严的教师打高分,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中间评价指标与最终评价指标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一般有实践教学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果有很好的方法能够测度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实是没有必要对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比如一个熟练工人加工一个合格零部件需要40分钟,而某高职院校某专业90%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也可以完成,那么实践教学的质量是有充分说服力的,再进行教师评价与实践教学管理评价就没有意义。因此,在最终指标不能很好地测度的情况下才能选取部分中间指标。目前,几乎所有的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作为最终评价指标仅占很小的权重,对于一些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实践性环节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实践教学指标体系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同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千万不能“一刀切”。
指标数量的选取目前的高职实践教学评价,少则20个指标,多则60多个指标,几乎囊括了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所有细节。指标数量多,数据搜集不易,增加了处理成本,同时也使评价工作变得非常复杂;指标数量少,又不容易反映全面信息。指标选取过多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由于指标间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除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可以适当降低指标间的相关性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评价一般都会导致重复计算,影响评价的精度和效果,目前指标间相关关系的修正还是个难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评价方法众多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几十种,各有特点,根据权重确定方式结合评价原理,本文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主观赋权评价,多数采取综合咨询评分确定权重,然后对无量纲的数据进行加权汇总,如综合指数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等。第二类是客观赋权评价,根据各指标间相关关系或各指标值变异程度来确定权数,然后进行加权汇总,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权法等等。第三类是系统评价方法,其特点是综合运用运筹学、模糊数学、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是根据原始指标值直接加权汇总,结果可以有具体的分值,也可能仅是排序。在评价过程中,该类方法有些赋权,如ELECTRE法、模糊综合评价法、PROMETHEE法等等;有些不赋权,如突变理论、数据包络分析等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同一评价对象,选取相同的指标,采取同样的数据,但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结果难以得到公认。
评价中“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效应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评价结果公布后,评价对象一般会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力图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中,各种各样的丰富指标集中在一起,反映了实践教学的全貌。在正常情况下,指标体系中指标间的关系大致均衡稳定。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考虑到方便和节约成本,人们有时往往用少数有限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因此,某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己的评分值,人为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有限的几个指标值,有时会破坏原有所有指标之间的均衡关系,总评分值高了,但并不能真正说明该高职院校真实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步提高了。
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的思考
区分实践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管理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均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果将这些制度的要点全部抽取出来,就变成了若干控制指标,其数量是极其庞大的,这也正是目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指标众多的主要原因。其实,只要严格区分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重要指标,是可以大大减少评价指标数量的。
评价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在音乐方面,中国古代有五音——宫、商、角、征、羽;西方音乐有七个音符。《易经·乾凿度》中有:“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阳起于一,正于七,极于九”,认为自然万物遵循着“一、七、九、一”的往复偱环,而七恰好居于正中。因此《说文解字》中有“七,阳之正也”的说法,可见,1、5、7、9是几个重要的数,反映了自然界某些变化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miller)通过测定得出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米勒发现,人的记忆广度平均数为7,即大多数人一次最多只能记忆7个独立的“块”,因此,数字“7”被人们称为“魔数之7”。在层次分析法中,对指标评价的标度为9,也有一些专家提出3、5、7标度,因为人的区分能力是有限的。总体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从教育评价的角度,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即在综合考虑评价目的、数据可得性、数据搜集成本的前提下,评价指标的选择最好以3~9个指标为宜,或者至少二级指标的选择应该是在这个范围内。
注意信息融合,提高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对于同一实践教学评价对象,选取相同评价指标,但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一的问题,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目前,完全不考虑专家因素的客观赋权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即使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不能解决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可以采用评价结果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适当优化,其步骤如下:首先选取各种可行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如分为优、良、中三大类;接着将所有评价方法中评价结果一致的评价对象挑选出来,构成学习样本;最后再用学习样本进行回归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再用该权重进行评价。
采用综合指标应对“对策效应”为了防止“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对策效应,在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中应适当采取一些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因为,综合指标往往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反映了指标间错综复杂的稽核关系。比如,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而应该采取人均校外实训基地容量指标。
参考文献:
[1]朱雄才,陈丽能.高职生毕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伍建桥.应用模糊集理论评价高职实践教学质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
[3]李进.广西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张旭辉,王宇.应用型工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
[5]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logical R.
作者简介:
李洪武(1969—),男,扬州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领域教学。
俞立平(1967—),男,博士,扬州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技术经济、科学计量领域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