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旗
摘要:高职院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及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途径
会计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多年来,开设本专业的普通高校在探索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了本专业的发展。随着会计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要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量大质高”的要求,就要不断创新,尤其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种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强化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模式要突出实用性,淡化学科性;要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的职业需要,而不是盲目向学科型高等教育模式趋近。
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职业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为社会所接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拥有较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事部有关部门预测,今后数年内国际经贸及金融财务人才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发挥惊人作用。目前,对于财经类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市场相当广阔,新的人才竞争格局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人才素质的大幅提高,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构建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2)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4)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体现职业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上,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在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及课程建设。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培养要素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对会计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对课程内容中重叠的部分裁减重组,形成一组新课程。如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整合为《财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课程的建设及校本课程的建设。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进行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中,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出发点整合课程内容,进行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建设,以此促进其他课程的改革。根据会计的职业技能要求,将相关课程整合后形成校本课程也是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措施之一。例如,针对会计专业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基本技能》的校本课程,将会计书法、点钞、小键盘等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门课程,通过这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可弥补现有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不足,充分满足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同时,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要求为核心,配合理论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实训周、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
通过“三个结合”实现职业素质的培养(1)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结合。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践教学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模块,在安排上,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素质教育中如第二课堂、任意选修课等,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三者的结合为指导,进行创新实践,以培养合格的会计职业人。(2)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意开发教育过程中的有用资源。课外资源丰富多彩,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特别是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专业实训教学、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岗位职业要求,明确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什么该提倡,什么不该提倡,如何把握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期内与学期外的结合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考核给予学分;校内与校外结合是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专业的实训安排在企业或模拟工厂完成,进行产学合作教育。同时,实施校内外课程互认的学分顶替制度,承认学生在企业工作实习、学生自学考试和学科或技能竞赛成绩(成果),替换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三个内外结合,要求在教与学的内容、方式、途径、场所、学习评价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充分拓展,以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珠算等级证书等;选取的如英语三级或英语B级或英语A级证书等,在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将相关证书的考试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把社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目标中,实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这种结合可以推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点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转移,实现素质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
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构建以学生为本,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才环境,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提供与第一课堂协调发展的平台。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项:(1)成立专业协会。针对专业特点,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规范与专业有关的能提高专业素质的协会活动内容,广泛接纳专业学生参与协会的相关活动。(2)开展技能运动会或技能竞赛。将会计单项或综合技能以技能运动会或技能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实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中营造“学技能、重应用”的氛围,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3)“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聘请企业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讲座,与企业会计人员座谈,以此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活动及岗位的认识,建立和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专业调查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保障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担任会计教学一线任务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好地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他们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既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教师除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好表率外,首先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会计职业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引导,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良好职业习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人企业会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通过现场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既培养了职业能力,又养成了职业习惯,可弥补这部分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到企业兼职,通过担任会计顾问、进行咨询和参与培训等工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基础地位。高职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不仅是具有高技能的人才,还应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道德标准的高素质人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要把握大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规律以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切实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植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特色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有特色、有品牌的格局,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