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学的思考

2009-04-02 10:05单保厂耿玉芳张新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6期
关键词:研习语文能力新教材

单保厂 耿玉芳 张新欣

1 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传统语文课本往往以文体或知识点串成单元,造成一种刻板的格式。新教材则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在5本必修本中,有22个专题,均是根据某一话题的深浅编排展开。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

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对教材有真正的发言权、选择权和主动加工权的人仍然是学生。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平时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课本与读本结合起来,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拿阅读报刊来说,每天出版的报纸杂志里面都有大量的信息,拜读、提取、整合、运用这些信息,就是在很好地学习语文。差不多每份报纸每周都会有文学版,每期都会有不少好诗文。通过看新闻通讯,也可学到许多语文知识,甚至光是欣赏其中一些文章的标题,都能够受益良多。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也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学生所认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学生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到更好的语文能力。

2 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首先,要努力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教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教师、同伴帮助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虽说电脑已日益进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人们写字的机会已大不如以往,但如果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自己却勤奋临习,更能体现出胜人一筹的高素质。要写出一手好字并不困难,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临帖,3年下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次,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全新的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的习作,与作家的作品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3 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以便提高自己立足社会的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他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像江苏版和全国版语文教材,每个模块都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问题探讨及文本研习等,绝对不是形式主义。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教师的课堂在渐渐发生变化。比如文言文教学,过去教师是串讲,现在有不少教师则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则以解决。

猜你喜欢
研习语文能力新教材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