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辨证治疗呃逆

2009-04-01 08:27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耳针

王 宏

[摘要]目的:探析辨证施治用耳针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将6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针辨证施治和毫针辨证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经Ridit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Ridit值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耳针辨证施治治疗呃逆疗效肯定。

[关键词]耳针;辨证治疗;呃逆

[中图分类号]R2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059-02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是诸多诱因引起的临床症状。其中,顽固性呃逆多继发于一些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其发作可昼夜不停,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及原发病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名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4d,最长15d。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以中国针灸学会公布的“耳穴标准化方案”为定位依据。选穴主穴取膈、胃、交感、皮质下。辨证加减: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得寒愈甚,舌苔白润,脉象迟缓,证属胃中寒冷者加肺;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舌苔黄,脉象滑数者证属胃火上逆加小肠、大肠;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象弦证属气机郁滞者加肝、脾、神门;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弱。证属脾胃阳虚者加脾、肾、三焦;呃声急促而不连续,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象细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加脾、肾、内分泌。操作:常规消毒耳廓,先用探棒在所选部位上寻找压痛敏感点,然后用小镊子将皮内针刺入相应穴位,行提插手法2-3次后。取0.7cm×0.7cm大小医用胶布固定针尾部,留针时间可酌用3-5d。

1.3.2对照组取患者足三里、膈俞、内关、中脘、胃俞为主穴,毫针刺根据辨证施以补法、泻法及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呃逆消失,愈后两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两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变。

2结果

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Pddit分析,将两组的总数作为标准组,分别计算耳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的Ridit值,再检验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均Ridit值为0.36,对照值的平均Ridit值为0.6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4.45,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祖国医学认为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景岳全书·呃逆》:“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元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日寒呃,二日热呃,三日虚脱之呃。”《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虚呃,气不续接,呃气转大,脉虚无力;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总括其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因寒热痰食瘀气诸邪,内犯机体,以致气机逆乱,气逆上冲而成。虚者或因大病后胃气败绝,或因病而误用伤气之剂,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而发生呃逆。治疗上以和胃降气平呃,补虚泻实、调理阴阳,畅达气机为取穴原则。耳针疗法已自成体系,从西医定位来说是胚胎倒像学说。根据祖国医学全息理论,耳与经络脏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灵枢·经脉篇》则论述了六条阳经在耳廓的分布走行:“足太阳膀胱经之支脉……其支者从巅顶至耳上角”,“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手阳明之别者,入耳合于宗脉”,手少阳三焦经“其别行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正如《灵柩·口问》日“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耳部的相应穴位可作为针灸的刺激点。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而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而治疗各种疾病。

呃逆取膈、胃、交感、皮质下以和胃止呃。有学者认为“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有止痛、镇静、消炎等作用。交感相当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不但有着互相对抗作用。还有互相调节功能,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胃中寒冷者加肺取外感风寒首先袭肺;手太阴肺经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之气又同主于降,且膈居肺胃之间故加肺可祛除风寒,疏通肺膈之气以助胃气复降。胃火上逆多因嗜食辛辣炙煿及醇酒,或过用温补之剂,胃肠蕴积实热而致。加用大肠、小肠为釜底抽薪,通腑泄热,腑气通则胃气降,而呃逆自止。气机郁滞加肝、脾、神门,可疏肝健脾安神,顺气解郁化痰以和胃降逆。脾胃阳虚与胃阴不足者均选脾、肾。因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互为表里,且肾“并能调节电解质平衡,有再呼吸功能,对各种慢性疾病有强壮作用。此穴为全身强壮穴”。而三焦“综合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常用于脏腑的各种疾病……自汗,腹胀,吸收功能障碍及利水等作用”有助阳气的作用。内分泌“相当于内分泌系统,常用于内分泌紊乱疾患……并有较好的排泄、吸收和代偿等功能”。诸穴合用则温补脾胃或生津养胃而止呃。

耳针治疗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体现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的特点。

猜你喜欢
耳针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甲氧氯普胺、耳针联合艾灸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部分副作用效果
耳针治疗中风选穴规律探究
温氏针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4例疗效观察
耳针联合八段锦锻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耳针结合化痔汤治疗内痔52例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耳针一穴验案举隅
耳针治疗儿科病证四法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