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山 李国辉 缪英年 吴志光 李 亮
[摘要]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炎性介质的作用。方法:应用牛黄胆酸钠制备大鼠AP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P模型组、芦荟大黄素治疗组。术后3、6、12 h各处死6只,测定AP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芦荟大黄素治疗组与AP模型组比较,血清中PAF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结论:PAF、IL-6及TNF-α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芦荟大黄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有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芦荟大黄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014-02
大黄的游离单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等,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和炎性因子参与。一些细胞因子及炎性递质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主要研究芦荟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炎性介质PAF、TNF-α及IL-6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健康SD大鼠54只,雌雄兼用,质量200-300 g,术前禁食12h,自由进水。
1.2实验药品与试剂
芦荟大黄素购自陕西森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牛磺胆酸钠,PAF标准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大鼠IL-6 ELISA试剂盒、TNF-α 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1.3实验动物分组
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AP模型组和芦荟大黄素治疗组(20 mg/kg)。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6、12 h取材。
1.4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制作
大鼠于术前12h禁食,自由饮水,戊巴比妥溶液2mg/100g行腹腔内麻醉,固定。经上腹正中正中切口入腹,提起十二直肠以小号血管夹分别夹住十二指肠段和肝门部胰胆管。在肝门处用TB针(4.5号针头,1ml注射器)穿刺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5mg/100g,持续1min,停留5min,然后拔出针头,去除血管夹,可观察大鼠胰腺组织明显水肿、出血,缝合腹壁各层。假手术组打开腹腔,翻动胰腺组织后关腹。芦荟大黄素治疗组于术后5min将芦荟大黄素溶液通过股静脉给药。
1.5标本采集
各组分别于术后3、6、12h再次麻醉,经原腹部切口入腹,抽出腹腔积液,记录其量和性质。从下腔静脉采血2 ml,注入试管内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TNF-a及IL-6以ELISA法测定。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 13.0软件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IL-6的变化
术后3、6、12 h模型组血清IL-6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12 h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血清IL-6水平是术后3h的2.1倍。与模型组比较,芦荟大黄素组血清细胞因子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见表1。
2.2TNF-α的测定
术后3、6、12h模型T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芦荟大黄素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肿瘤坏死气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PAF的测定
术后3、6、12 h模型组血清PAF持续升高,与假手术组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大黄素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PAF水平的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胰腺细胞损伤可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随着疾病的进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多脏器功能的衰竭,病死率很高。
IL-6在血中出现早、易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判断TNF-α预后的重要指标。TNF-α是AP发生时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是导致胰腺及胰外器官组织释放其他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重要启动因子,其与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TNF-α子可作为始发因子在细胞核亚细胞水平上激发一系列反应,诱导IL-1、IL-6等的基因表达,活化PIA2,使花生四烯酸分解产生PGE、TXA2等炎性介质。它还能促进多形核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使内皮细胞炎症、核通透性增加,加剧炎症性损伤。在AP中,PAF作为较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及血管活性脂类递质,是重要的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炎性介质。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AF、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因此,笔者认为,PAF、IL-6和TNF-α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芦荟大黄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