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科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案例

2009-03-31 07:23陈宇祝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预设导图

陈宇祝

编者按:思维导图以图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科学课堂的学习注重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科学概念,思维导图的引入,契合了科学课的“逻辑性”、“发散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科学课中,教师的备课方式与学生的思维建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舞台,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尝试。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它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创造的工具(如图1)。

科学课的学习注重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科学概念。思维导图的引入,契合了科学课的“逻辑性”、“发散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科学课教师的备课方式与学生的思维建构方式。思维导图提倡将人的思维显现化,因此,采用“图表”方式备课与上课,有其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舞台,是有效教学的尝试。

● 清晰的流程可提高课堂预设的有效性

【适用范围】思维发散较广的科学课等。

【针对问题】预设与生成。

传统的教师备课过程中,常常会预设好教师的提问与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这种“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备课,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往往会桎梏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教师容易教“教案”而非教“学生”,学生也容易出现揣摩“哪个才是正确答案”的心理。长此以往,教师的灵动、学生的创新,都会被消磨掉。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是教学永恒的话题。

科学课的备课尤其困难,往往教师所预设的问题,会出现让人猝不及防的回答,学生思维的跳跃程度,常超出教师的预设之外,预设的有效性成为空谈。思维导图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在导图中,可以围绕主题进行各种思维的发散,但同时又具有清晰的流程,教师可以据此分析学生思考的角度究竟在哪个位置,与今天学习的主题是怎样的关系,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又能指导学生回到正确的主题讨论中来。

【案例1】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如图2)。

本课研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可能性”,学生通过脑力激荡,分析出各种影响沉浮的可能性,当这些可能性被学生一一提出来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可能性逐一排除或证实,最终集中到“水中的白色颗粒”的探讨。传统备课的线性推进,不可能如思维导图这般平行呈现学生的思考,不论学生提出怎样的可能性,都可以被建构到该思维导图中——思维导图的建构方式,不是唯一的,是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进行调整的——直到最后研究水中物质。采用思维导图对该类发散性的科学课进行预设,可以让教师很容易把握住学生的关注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进行调整,较好地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统一体。

● 缜密的逻辑可提高概念学习的有效性

【适用范围】围绕科学概念展开的教学。

【针对问题】每一课科学概念的独立性与科学知识的系统性。

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的第一个维度就是“科学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概念图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类型,它可以缜密地表达出科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每一节科学课都有一个教学重点,即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但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每个单元内各课都有紧密的联系,这一课与单元内的每一课,都可以形成网状结构,组成科学知识的一个小系统。

例如,新加坡的科学教育,有很多内容就是围绕“概念教学”展开的。2008年12月,新加坡德义小学的李俐敏老师来我校交流学习,在她的科学课上,我们可看到思维导图对于概念教学的有效推进。

【案例2】新加坡科学课《生物的适应性》(如图3)。

该课在讨论“生物的适应性”这个关键概念的同时,引申出两个相关的概念:活动习性变化与结构性变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思维导图的建立有不同的要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完成这样一个概念图;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在部分提示下完成该导图;而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会将关键字给他,由他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就可以。

这样的思维导图是可以继续发展的,在下一堂课中,可能就会引出另外一个分支,如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庞大的思维导图被逐渐呈现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这些科学概念逐渐掌握的过程。教师在检测学生概念图的掌握情况时,也能发现学生知识结构的短板在哪里,及时予以指导。

● 生动的表达可提高实验指导的有效性

【适用范围】实验教学。

【针对问题】是玩,还是探究。

科学课的教学,注重通过实验获得真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其更关注实验本身,而较少关注实验前的设计、实验中的控制及实验后的分析,因此实验教学不能扎实展开。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某些思维导图软件友好的平台界面,也能整合多种素材,如视频、音频等,让学生能更加生动地进行实验探究。

【案例3】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如图4)。

切实的实验指导通过思维导图中的各个问题来呈现,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帮助下,对实验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分析,唯有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的动手实验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这种将发散性和逻辑性相结合的工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信息、把握灵感,又可以帮助学生通观全局、条分缕析,有利于形成清晰、缜密的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皆具有很强的分析型特点。

本学期思维导图的应用,笔者主要采用Mindjet MindManager Pro软件,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还有很多,如Personalbrain、Inspiration等,甚至我们最常用的Word也可以做类似的工作(如案例2),只不过有导图绘制过程的简易与复杂、贫乏与生动之分。

Mindjet对于思维导图的生成较为简便易学,其多方式的备注,可完善教材分析、备选图片、超链接资料库等,充实教学资源;“任务信息”功能(如图5),适用于科学课的长周期研究,如进行种植、养殖研究时,可以打开项目研究控制,记录学生的研究进程。导出方便灵活,可实现WordPPTjpg等不同形式的导出,满足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

当然,思维导图用于课堂,也有一定局限性,其逻辑性强的特色,与理科类有较好的契合,而文科类的学习,则未必能完全体现其优势。另外,教室内需要足够大的显示屏以及教师相对较快的输入速度。唯有在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思维导图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服务。

思维导图的应用,体现了过程性教学的特点,它将学生思维的过程图示化,形象化。正如袁振国先生所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当我们教师在课堂内外,目光所注视的,不再只是教科书中那几个字、几张图,而是学生灵动的思维、是如何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猜你喜欢
科学课预设导图
难忘的科学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