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9-03-31 07:23王炎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王炎华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普及应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其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旨在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素养,使之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如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否跟上高科技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这门课程,但也存在一些学生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计算机,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只能是就低原则,使得高水平的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

2.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目前的教学模式多数采用上课时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泛泛地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上机课,学生做老师布置的习题,老师进行辅导。这种方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滞后。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往往只是为了掌握某个知识点而练习,与实际应用相脱离,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得心应手。

4.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应用能力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要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

能力认识不足。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的精品课程,近两年,我院对这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实行分层教学。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现有计算机水平为前提,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层次性,突出实效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做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学生一入学就向他们介绍本课程各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统一的考核和问卷调查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编制授课班级。根据考核结果并结合本人的意愿,将学生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实行分层教学。

2. 改变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教师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入门,把主要任务放到教会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其次,教师应做到“精讲”。所谓“精讲”就是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基础知识和应用,引导学生自学,纲举目张。

3.改革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以及就业需求的实际情况,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对应于学生授课班级,按层次划分成三个级别模块,即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初级模块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应用。中级模块就是基本技能的应用。高级模块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专业的需求和就业要求的实际情况而设的选修课程。模块化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了新时期就业要求。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不适合当今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根据高职的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必须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哪种教学法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由“学会”到“会学”,形成学习能力。

5.改革教学手段。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一般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加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手段往往会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有问题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给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该网站包含了课程概况、课程要求、教学课件、学习指导、等。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课件放在网站上。网站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了网络交流的平台,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6.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科学的、精心的组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加强计划课时内实践课的上机辅导。(2)增加课外上机时间。计算机实验室可适当向学生开放。(3)把《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安排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一个学期进行。

7.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必须突出高职特色,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特别注意吸收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最新成果,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使教材基本能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同步。为此,我院基本上每3年与其它高职院校一起,组织多名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并且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重新编写教材。

8.改革考试方式。为了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取消了笔试,实行“以证代考”。每个学期末,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该学生本门课程成绩。信息技术系学生参加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级)考试,其它系学生参加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级)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塑造综合性人材、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满足信息社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技俱进”。

参考文献:

[1]刘艳君,胡雪梅.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想[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隋玉敏,刘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11).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