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滨 王世平
【摘 要】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和标志。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但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往往主要集中在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等三大硬指标建设方面,而忽视了学科文化培养。本文以学科文化的特征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学科文化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促使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学科文化 学科建设 作用
一、学科文化的含义
“学科”一词对应的英文是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ere”(学习)以及由其派生出来的名词discipulus(学习者)。从学科演化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学科是指具有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和规训制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识对象,而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特定的、相对独立的语言符号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是指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长期形成了共同遵守的规训制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具体体现在单元独立、保持张力、注重实效、自由探索。人们在探索、研究、发展学科知识过程中,积累并传播独有的语言、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等,即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文化。
学科文化是大学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学科本身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系统及其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相应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科本身长期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系统。学科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学科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凝结形成的特有的价值信念和特有的语言符号系统;第二,学科内部成员共同具有的精神风貌,即内部成员共同认可并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信仰、工作态度等;第三,学科内部成员在从事教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中自觉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们包括有形的学科内部规章制度,更多的是无形和难以言喻的,只有学科内部成员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隐性规范。
二、学科文化的基本特征
1.学术性
高等教育系统是由以知识为材料,从事学术工作的群体所构成的。高等学校传授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知识的任务使得每一个学科领域都在教学、研究和其它运用知识的活动中扮演第一线的角色。学科第一线的角色,决定着大学一切活动都需要围绕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来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为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自身演化发展的需要。因而,大学围绕学科而进行的各项活动要么本身具有学术性,要么是为学术研究活动服务的,大学学科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学科文化必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独特性
每所大学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特色鲜明的学科文化基础之上。学科文化的独特性与大学的办学历史传统、办学思路、办学条件,以及大学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有很大关系,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3.多样性
不同国家、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学校,由于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不同,学科发展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一学科的学科文化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学科文化、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进学科的深化发展。而不同的学科由于语言符号系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学科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品味。同一高等学校,不同学科文化的差异,是大学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特征。
4.稳定性
任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都展现出一个“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的脉络,学科本身的丰富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但是,学科建设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语言符号系统、成员共同遵守的学术观念等学科文化,是他人无法复制或模仿的,因而在学科发展进程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说,稳定的学科文化的形成也是衡量学科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学科文化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优势的形成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被称为“学科”的知识分支通常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被认为是达到一定的成熟性标准的。那些尚未达到一定成熟性,又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领域就被称为“研究领域”。显然,“学科”的划定具有人为性质,特别是针对人类对其研究的成熟性。人们对那些经典的、成熟的学科的认识是相当一致的:即有特定的语言系统、价值观念、思维、行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这些文化信息在研习者中一脉相承又代代创新,使学科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补充,拥有自己稳定的范畴体系,从而有别于其他所有的学科。由此看来,一个学科是否己发展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看它是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呈现出发生、发展、转化,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复杂过程。学科文化形态经过演变,促使学科向广度和深度迈进时就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2.推动学科间的融合
学科文化中的价值标准、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等都影响着学科的发展趋势。由于学科文化相对活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既发生分化,又在不断地整合。因此,当学科文化呈现出积极进步的良性特征时,该学科或派生出新的学科文化内容,或与不同的学科文化整合形成另一种新的学科文化体系而得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其融合动力来源于学科文化的整合,不同的学科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从内容和形式上逐步综合为一种新的学科文化体系。越是构筑了宽广文化视野的学科,就越容易将各个领域整合在一起,在更高的抽象水平上建立稳定的范畴体系。学科的综合发展,形成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这个进程依赖于不同学科的学科文化的整合。
3.培养传承学科理念
由于大学学科建设不仅是为了发展科学,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与创新文化知识来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科文化通过价值观念体系、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对人的发展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首先,学科的价值观念、群体道德意识等引导人的道德品质定向发展,培养出符合学科及相应专业道德要求的学者,能真正理解、传承学科精神和文化精髓。其次,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的熏陶养成研习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使学科群体成员带有明显的学科特征。再次,学科的语言系统和理论范畴规定着学科群体的工作方式、行为模式。通过学科文化建设,产生强烈的昭示、感染、同化、激励和规范作用,使人们在特定的环境熏陶中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相互制约,形成统一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起到增强学科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洪池.大学学科文化的内涵探析[J].江苏高教,2007,(3).
[2]刘少林.高等学校学科文化建设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7,(2).
[3]刘慧玲.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