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嵋
[摘要]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对各种社会现象及生活经验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凝聚了无数代人的智慧。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谚语,凡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谚语。这些经过漫长历史积累和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谚语,是该语言中的精华。西班牙文的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一书中大量的西班牙语谚语,寓意深刻、言简意赅,而且风趣幽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论述《堂吉诃德》一书中大量采用谚语这一语言形式的必然性。
[关键词]《堂吉诃德》谚语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HO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10146-01
一、《堂吉诃德》的创作
塞万提斯50余岁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堂吉诃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遭到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憎恨。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伪造的续篇,站在教会与贵族的立场上,肆意歪曲、丑化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并对塞万提斯本人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与攻击。塞万提斯为了抵制伪书的恶劣影响,赶写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于1615年推出。该书几乎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老少皆宜且寓意深刻。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共2卷,书中堂吉诃德在游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抨击教会的专横,揭示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诃德及其仆从桑丘,是西方古典文学中的两个典型形象。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堂吉诃德》的作者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一生颠沛流离,终日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狱,原因是不能缴上该收的税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三、《堂吉诃德》中的谚语
《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是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其中出现的谚语通常是那些简短的有教育意义的短句,塞万提斯在他的文学巨著里大量地使用了这一资源,并让大部分的谚语出自桑丘之口。当然,桑丘的身份是个农民,不会说其它有文化的词眼,而要和一位骑士说话,或者说对他来讲,要当一个勇敢的骑士的随从,总应该能说出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句子,而不是那些出自农民之口的粗俗的话语。因此,他选择了谚语来表达他的思想,觉得这样比较符合身份。在这部作品中,中心人物无疑是堂吉诃德。但若没有桑丘的陪衬,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便会失去意义。两个人物形象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桑丘也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从小说的第一章便开始出现了。
桑丘的语言不如堂吉诃德丰富,甚至很多次他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都很费劲,他的词汇量很有限。也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对桑丘来说使用谚语更方便,也很有用。因为,这样他就不用费脑筋去想自己的话了。谚语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为大众所熟知。有时,人们不能清楚地解释谚语中每个词的意义,但却都会使用它。因此,所有人都能明白桑丘所说的话。桑丘所说的谚语大部分集中在小说的第二部。
四、谚语使用的必然性
《堂吉诃德》这本书堪称经典,但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它只是属于地摊读物,其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这本书言语诙谐幽默、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塞万提斯十分爱好文学,因此在生活窘迫的时候,卖文就成了他养活妻儿老小的唯一途径。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塞万提斯,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非常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及语言,因为那就是他每天生活的环境及使用的语言。对下层人民来说,很难说出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字眼。而谚语的使用,可以省去很多造句的麻烦,只要符合语境,拿来便用,又简单又贴切。有时甚至可能比他们自己造句更能准确地表达想表达的意思。因此,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大量使用了谚语,因为他很熟悉这种语言的运用。而作为地摊读物,若想畅销,就应该适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味。若下层人民看不懂则一定不愿购买。而塞万提斯一定不愿失去这个广阔的市场,所以,在语言的选择上,尽量通俗易懂,尽量使用老百姓平常说话使用的语言。因此民间流传颇广的谚语就派上了用场。塞万提斯在文中大量使用了谚语,一方面,使文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可使语言诙谐生动,一举两得。因此,谚语的使用对《堂吉诃德》的成书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堂吉诃德》这部经典名著的成就是离不开其中的谚语使用的,在这部书的成书过程中谚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谚语的使用,文中诙谐的语言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丧失许多民间的活力及给读者的亲和力。因此,笔者猜测,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使用了如此数量的谚语应该就是由于以上几个因素。谚语在《堂吉诃德》中的使用对其成书以及成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堂吉诃德》一书中,谚语的使用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