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09-03-30 06:51曾碧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曾碧翼 彭 剑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奇缺,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其中问题的一些分析及解决方法,并指出农业院校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在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技能应用为核心,培养出创新型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业电子商务;高等院校

1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

1.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不全面

农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同其他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一样不同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市场营销专业,而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边缘专业;但是又不同于其他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各类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培养既懂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懂现代管理、市场营销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为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

但是很多农业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照帮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各农业院校承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部门不同,有的是由计算机学院承办电子商务专业,有的是由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电子商务专业。不同学院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侧重方向。计算机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更注重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而经济管理系更注重学生经济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上领先应用和在中国涉农企业实际应用的理解, 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很多农业院校没有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培养专门从事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只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 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大拼盘。 如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教材都是其他专业现有的, 而不是专门根据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设计的。二是课程安排基本上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必要的农业领域的案例教学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最近几年很多农业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实验室,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就是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里上机操作相关模拟软件供学生们模拟练习,但是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表现在建立的实验环境没有考虑到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特殊性,使得实验的很多环节脱离了实际情况;或者是一些开发这类软件的公司已经转行或者其他的原因不能继续服务, 同时学校由于资金使用的限制也制约着它的发展。因此,学生得不到必要的社会实践,对农业电子商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1.3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的严重缺乏

现有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 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 不够系统、深入和全面,而且专门针对农业行业的电子商务教材几乎没有,这就使得不少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往往按照原有的教学经验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只能片面完成单科课程的教学工作, 无法系统的传输农业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只能是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简单叠加在一起, 无法实现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1.4 毕业生就业困难

教育部公布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而农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大多数是因为专业不对口,就业方向模糊。这直接影响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应聘职位的针对性与应聘效果。很多毕业生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机会;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

如何解决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问题呢? 经过多年的电子商务教学总结, 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培养创新型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2.1明确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走上农业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农业院校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走上农业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农业电子商务是充分依托农业传统业务的基础,利用电子化手段开展的电子商务,是行业增值服务和商务平台的紧密集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传统农业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从事农业电子商务需要熟悉农业行业的知识,农业院校可以发挥其在农业领域的优势,结合农业行业细分,为其电子商务学科设计专业方向,让学生辅修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一个专业的重点课程,在这基础上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这并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学习两个专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有一个“支点”。在学生了解某个行业的业务流程之后,促使其思考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去改进传统业务流程,同时鼓励学生创新,不能局限于传统业务的电子化。

2.2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特色,加大实践环节比重。

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要在普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突出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运用,必须和农业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的应用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首先,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学时。如增加网页设计与制作、农产品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应用等课程的实训学时。这些实训课程紧紧围绕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网络营销技能开展训练,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利用开放实验室,成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兴趣小组实施导师制方法,让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根据教师科研任务或者学生提出的科研设想在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研究,也可以实现商业计划和研发成果转化为教学目标进行的训练和活动。利用科研带动教学,师生共进,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是认识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第三,充分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比如第二学期结束,在暑假进行社会经济热点的认知实习,让学生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思考Internet在其中的作用并提交报告;第四学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返校后提交一篇调查报告;第六学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在暑假到各地电子商务企业、网站开展调查并调查报告;第八学期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

2.3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与涉农企业的合作

农业院校应深入涉农企业交流学习,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以保证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率。如中国农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选择了承担北京市“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项目的恒信通公司,学生在参与公司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电子商务如何实现政府如何利用这个项目来实现“富农”、“助农”、“便农”和“乐农”的服务的四大主题的。在项目实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进入工作岗位时的“零适应期”,成为能迅速切入具体实务的工程应用型“楔型人才”。

2.4重视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突出农业领域的特点

师资是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目前制约高等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教师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的书刊论文,特别关注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动向,不断丰富电子商务知识;二是选送一些年轻的具有一定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的教师到师资力量强的高校进修学习;三是聘请一些电子商务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四是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交流实践,给教师创造电子商务模式的环境;五是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授课能力,在某些核心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

2.5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创业

高等农业院校要对其电子商务的毕业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创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宣传国家相关鼓励政策。近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金光大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明确指出意见: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第二,挖掘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优势。首先要学生明确农村创业的概念。很多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合在农村创业存在疑虑。因此要让学生把城乡的概念弄明白,然后来研究产业应该怎么选择,再考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怎么发挥。农村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中国作为二元经济的结构体,所有的产业在不同经济转移过程中,有大量的中间地带、过渡地带。大学生创业应该研究相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在这些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有大量的机会,而这个转移的过程中的服务产业中蕴藏着大量商业机会,这正是电子商务的用武之地,要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闯出自己的商业蓝海。其次,要让学生看到在农村创业的优势。城市竞争比较激烈,各种创业的成本比较高,农村总的来说创业成本低一些,起点也低一些,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创业成功。

第三,在教学中用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走上农村创业的道路。如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顾澄勇,毕业时主动放弃“白领”工作,回到农村,把所学知识与卖鸡蛋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销售,生意越做越红火。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学生创业增加信心。

第四,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实质性的指导,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比如在学校建立模拟创业园,可以从大学四年级开始,从中选拔确实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给予指导,将其创业项目放入模拟创业园,请专家给予评估和帮助。通过模拟创业园,将创业教育系统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产业政策、企业法规、营销策略、税收尝试、当地经济特色等课程,为学生传输创业相关知识,帮助毕业生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天军,朱玉春. 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规划与构想[J]. 高等农业教育,2003-05 ,5 :38-39

[2]郑培.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 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3]刘天军. 高等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探[J] 计算机与农业, 2003.2: 40-41

作者简介:曾碧翼,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彭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系教师。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