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勒与加涅思想的整合看教学的有效性

2009-03-30 06:51宫顺升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泰勒教学有效性整合

宫顺升

摘要:课程与教学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必须积极探讨课程、教学、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是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课程与教学紧密结合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就二者如何结合却探讨的不多,往往局限于谁包含谁的争论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为我们探讨课程与教学之间如何实现紧密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本文旨在梳理泰勒与加涅的基本思想及其演化关系,探讨二者思想的结合对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泰勒;加涅;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72-03

一、泰勒和加涅的基本思想

泰勒一方面从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代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和查特斯的研究中继承有用部分;另一方面,又积极从事课程实践活动,尤其是投身于“八年研究”,最终形成被视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的“课程原理”,他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主要是围绕着4个问题展开的: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提出的这些方法和程序,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并把第一个问题作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它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来展开陈述的。

加涅原来是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既吸收了信息加工心理学思想,也吸收了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因此。他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折衷者,由此也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新体系。《学习的条件》(1985年更名为《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在学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论。后来为了把学习论和教学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他又积极探索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形成《教学设计原理》。包含加涅从人类习得的性能中划分的五种学习结果,并作为教学目标,它们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教学过程就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由此提出教学的9个事件和教学系统设计原理。

二、教育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一)教育目标的确定

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并解释说“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感情。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显然,教育目标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他的学生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虽然可以明显的看出,泰勒的行为主义色彩,但他并没有否定“思维、情感”等行为主义者不屑一顾的内隐行为。在对确定教育目标的第一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中,泰勒认为我们要提出教育目标,就必须发现教育上的需要,要把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即是以一种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方式,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要。

加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指那些有助于社会发挥功能(包括社会中的个体功能)和通过学习获得的人类活动”,而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必须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结果进行逆推。加涅进一步解释说“教育目标是对教育结果的陈述,教育目的中对社会需要的反映在描述‘人类性能的类别的陈述中得到典型的表示。”因此,进行设计教学,必须找出识别“人类性能”的途径,这些人类性能才形成称为“教育目的”的结果。加涅区分了五种作为学习结果的习得性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捏在确定和陈述目标后,亦重视需要分析。

从以上对泰勒和加涅两人的教育目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来源有三: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并把由博比特确定的“活动分析法”经由查特斯应用的“困难分析法”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对当代生活进行分类,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获得当代生活中可能对教育目标有实际意义的那些信息”。并认为我们从事这些活动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便会“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兴趣”。此处,泰勒把主要精力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运用分析法使学生学会选择、组织学习经验,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知识、情感、技能的发展。加涅也运用了分析法,但是他转换了一个角度,把分析法运用于对学生习得性能的研究上,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细分为五个领域: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由此出发分析学生习得五种性能的内外部条件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这些性能得习得。可以看出,泰勒和加涅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殊途同归。

(二)目标的陈述

泰勒认为“最好用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来陈述这些目标”,并批判了常见的三种陈述目标的形式。一种是把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如介绍进化论、介绍四部和声,其难处在于无法判断这些活动是否真正得到实施。二是列举一门或几门课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如殖民时期、宪法制定,这一种形式指出了学生将要从事的内容领域,但没有具体指明面对这些课题希望学生做些什么。三是采用概括化行为方式陈述目标,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鉴赏力,这一种形式也不能比较具体的指明这种行为能够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在此基础上。泰勒认为“最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而且泰勒对目标的行为方面和内容方面的一般化或具体化程度进行了阐述,认为在目标的行为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为一般的目标比不那么一般的目标更理想些”,而在内容的一般化问题上,认为最好是具有足够数目的内容类别,以便把重要内容与不重要内容区别开来。

加涅在区分五种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应用“五成分目标”的目标陈述方法,以克服目标含糊化,使设计者能决定教学材料中应包括哪些学习条件,传送关于预期的学习类型的更多信息,认为“我们不能直接观察某人已经获得了一种新的性能,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学习者在需要应用某性能的任务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来推断该性能已被习得”。加涅为了避免行为与性能相混淆,制定了两个动词:一个用以界定性能,一个用以界定可观察的行为。五成分目标具体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景、习得的性能的类型及相应的动词、行为的对象、学生应用性能采取的具体行动以及与作业有关的工具、限制或有关的特殊条件。加涅并进一步探讨了针对五类性能九类学习陈述了如何生成五成分目标。

泰勒和加涅都在试图使教育目标科学化,都是在克服

目标的模糊化。都认为目标必须含有可以观察的外显行为,这也许是因为他们都受过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是我们确定陈述目标的使之趋向科学化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泰勒提出目标的行为方面,加涅提出学生应用性能时采取的具体行动。从二人对教育目标的陈述中,可以明显看出加涅的确定陈述目标的方法比泰勒的更为精细。除了涵盖了泰勒目标陈述的两个方面,增加了行为情境、限制条件等维度,从而使教育目标的陈述更为科学化,在教学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三、二者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二者整合的必要性

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是教育研究者必须研究的三个方面。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程论研究者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学论研究者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泰勒虽然在确定目标的三个来源中对学生进行了研究。但是在确定教育需要时需确认的公认常模却是以社会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学生身心在哪些方面需要发展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我们也可以从泰勒在1966年对他的研究的回顾中可以看出:思想中变化最大的是对学习者和知识的看法。而加涅却做到了这一点。他把学生习得的性能区分为五种,并阐述了各种性能习得的内外部条件。现今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教学技术的使用上,因而它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形式保证际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泰勒和加涅的整合,可以实现社会生活向以知识为主要表现的教学内容的转化,进而实现学生知识、情感、技能的发展。如图所示:

社会生活→知识→学生

泰勒解决的加涅解决的

(二)二者整合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我们已经谈过,泰勒与加涅的教育目标是殊途同归的,泰勒和加涅都是从目标出发进行设计评价的。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把泰勒的“目标课程编制范式”与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加以整合,便会合理的解决知识、社会生活、学生三者的关系,并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

四、二者如何整合

(一)确立教育目标

由于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可以以加涅的五类性能为目标,当然不能忽视泰勒提及的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意社会生活和学科专家建议的目标,既可以避免对泰勒目标三个来源“出自一系列传统的学派,这些学派有着不同的理论假设、有自己的立言人和追随者,有自己的一套表述方式,泰勒只是把他们并列的放在一起”的批评,又可以避免对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对社会性重视不足的缺陷。

(二)任务分析和学生分析

任务分析首先应该确定学习内容,这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后将会做什么。其次应该进行过程分析,即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加涅所说的“使能目标”,这样我们既可以确定学生学习的阶段并据以决定教学顺序,又可以确立使学生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的前提条件。学生分析首先要分析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样态,这是“使能目标”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其次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和特征,以便选择教学起点。这样通过学生分析确立教学发展的有效性,通过学习内容确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通过过程分析确立教学交往的传输的有效性。当然,任务分析和学生分析并没有先后之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结合进行,任何一方面的分析都离不开其它三个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和学习过程

教学事件必须有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做出审慎的安排,是作为学生与课的特定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结果,在进行任务分析和学生分析后,由课题、课件和教程到单课的设计,我们采用加涅9个教学事件来进行教学设计。9个教学事件是:引起注意、告诉学生课的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刺激、引导学习、引出作业、提供反馈信息、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正如加涅所说的,“可以把教学看成精心安排的一组被设计来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当然,我们应该在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四)进行评价

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经过学习后达到的样态的陈述,也是为了清楚的告诉我们是否达到我们的预期。进行评价就是检验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学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在进行评价时,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在对教学进行调控时进行评估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满意效果。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对泰勒和加涅思想的整合,可以使课程与教学紧密结合,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星瞳

猜你喜欢
泰勒教学有效性整合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展示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