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性研究

2009-03-29 07:59苏立清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

苏立清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预算外资金在事业单位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在本单位执行中具体会计处理值得加以探讨,对现有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使之符合新形式下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一项非常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和行政单位会计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事业会计;会计制度;完善性

一、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预算外资金在事业单位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一个事业单位运营情况的好坏,能否吸引优秀人才,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单靠国家拨款是不能满足其全部需要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也要追求一定经济效益,相应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能仅仅反映收支情况。所以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种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规定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各单位在具体执行时,难免遇到许多困惑。随着有关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本准则在执行中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形势及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在本单位执行中具体会计处理值得加以探讨,对现有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使之符合新形式下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一项非常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事业会计与其他类型单位会计的异同

1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异同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投资兴办企业的现象。即便不兴办企业,事业单位也应该通过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最高的效益。现代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共性大于个性,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业务的交叉使得二者使用同一种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成为一种可能。就会计假设来看,企业会计准则虽未采用会计假设的形式,但是实质上在整体中都是基于四项基本假设的。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假设,只将持续经营改为持续运作,其它三项假设是一样的;就会计原则来看,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的十二项基本原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同小异:就是会计要素的定义,也有相通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2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的异同

与行政单位会计分离,形成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改革前,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统一执行财政部1988年颁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区别越来越明显。行政单位主要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从事国家管理。由于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造成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不同。事业单位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要参与市场竞争,行政单位是市场经济的组织指挥者,不能参与市场竞争;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从市场中取得发展事业所需的收入,行政单位则不能依靠权力从市场中谋取收入,只能依靠财政拨款来满足支出需要。由于事业单位收入的相。当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市场,也引起会计核算的许多方面与行政单位不同。所以,就不能像过去计划经济那样,以经费来源都是财政拨款为标志,将它们划归一种类型,统一执行一个《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应该分别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性研究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的转变和存在问题

(1)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财政职能从单纯的“分配”向综合的“管理”转变,这个转变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包括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及与上述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2)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收支结余的核算也不是真正的经营成果,某些资产负债业务,成本核算和收入费用核算业务,反映都不够充分,有些信息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根本没有得到反映,另外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的设计也有问题。

(3)事业单位会计忽略了其他投资者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政府部门以及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单位内部管理者以外,事业单位复杂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业务的多样性带来许多其他的会计信息需求者。而仅为了国家预算管理而设计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现有的想象表明现有的事业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全部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突出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设计模式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是以收付实现制下的报告模式,这样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不能客观地、完整地、系统地反映事业单位全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实际情况。

(2)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体现资产净值。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核算方式难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资产价值在事业报表有高估的可能。

(3)对外投资的成本法核算引发报表金额不能反映投资的真实价值,且投资不按投资期限分类,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可变现程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外投资不论是否实质性控制被投资企业,均采用成本法核算,导致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报表金额有可能被低估或高估。

(4)由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收付实现制,事业成本核算没有得到很好设计,权责发生制难以运用,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和收费价格监管。

3完善事业会计制度的主要措施

(1)采用“准则”加“制度”的方式。用“准则”和“通用制度”规范、指导特殊行业制度的法规模式会计准则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业务的规模、方式、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和核算的要求等方面都差别较大,需要依据“准则”制定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是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用制度”示范“特殊行业制度”的模式,是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项创新,它适应事业单位行业多、差别人的实际情况。

(2)会计记帐方法上的创新。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收入与支出按权责制确认、区分权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保障资产、负债、净资产报表数据的客观性。改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事业单位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各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其他经济单位之间相互投资,创办经济实体。这些投资参股业务要求会计核算增强主体观念,国有资产得以保值和增值,并且要求事业性收支与经营性收支相对分开,对经营性业务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以便分别考核盈亏。

(3)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创新。取消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套会计科目,制定一套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一套通用会计科目,取消原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套会计科目,是因为1997年1月1日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将原事业单位实行的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形式,改为一种预算管理形式:即对所有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种预算管理形式。作为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科目,必然要反映财务管理制度的这一要求,用一套会计科目来核算一般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纳入事业会计报表之内,增设在建工程情况表,不再单设基建财务报表。

四、结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预算外资金在事业单位所占的份额越来越火,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本准则任执行中某些方而已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形势及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在本单位执行中具体会计处理值得加以探讨。本文任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和行政单位会计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措施。总之,在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尊重科学。同时要借鉴各国会计制度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公立医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处理
地质勘探单位会计制度向政府会计制度转换衔接的难点及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医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差异分析
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衔接问题研究
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探讨
高校应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