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龙童年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2009-03-27 04:34张翠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

摘 要: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他的作品题材形态各异、故事悬念重重、人物孤独寂寞、气氛神秘奇诡、人性复杂多变……本文认为古龙这些作品是其童年体验的艺术化记载,并从两个方面做了论述,得出结论: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自始至终都有其童年体验记忆的痕迹。

关键词:童年体验 缺失性体验 丰富性体验 自恋情结 英雄情结

古龙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武侠小说,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复杂多变的人性。作品的多彩往往来自性格和心理上的复杂。本文认为古龙创作的原动力,正是受其童年体验的影响,这也是解读古龙其人其文的重要心理背景。

古龙的童年介于抗日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战争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恐怖的记忆。为了逃避战争带来的心灵灾难和父母不在家的孤寂,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古龙自小喜欢童话和侠义传奇类的书籍,他对书中的“游侠”充满了向往,这也是他最终选择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的离异、父子的决裂更给他年幼的心灵留下伤痕累累的疮疤,使他的个性心理发展产生了社会化的阻滞,从而对人生和世事具有了超乎常人的敏感和独特的童年体验。这种童年孤独悲哀的情绪体验影响了他一生的心理和情感基调,也使他的武侠小说弥漫着一种神秘、恐怖、诡异的气息。

本文浅谈一下由古龙的两种童年体验而形成的情感在其创作中的艺术化记载。

一、缺失性体验——孤寞和自恋情结

所谓缺失性体验就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物质和精神)的体验。中外艺术史告诉我们:艺术家之所以会成功,很大方面归功于童年的缺失性体验。

幼年的古龙经过战争的洗礼,童年时因头大遭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少年又遭到父母离异和父子决裂的创伤,这样,他的童年就缺乏社会的关怀,父母的疼爱以及家庭的温情。他这种缺失性体验对他一生创作都有很深地影响,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有着自己的影子:孤独、寂寞,像萧十一郎、李寻欢、傅红雪、沈浪等。

古龙少年父子决裂后离家出走,生存下去成了他最迫切的问题。天地之大,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也找不到一点亲切的关怀。这种童年缺失性体验折射到其武侠作品中,就会看到那么多孤寂的冷色调的自然景观和寂寞的描写。

古龙童年情感严重缺失,于是他在作品中寻求一种自我满足。几乎他所有的武侠作品中都有许多漂亮的女人同时爱上寄寓古龙自身的男主人公,甚至有些人明知无望,也苦苦相恋,如崔淑真、唐琳、大婉,甚至有些已嫁作他人的少妇,贤妻良母型的女人都舍家弃子投奔到他的怀抱中,如沈璧君等。这种做法集中体现在《楚留香》系列作品中,女孩子都喜欢、仰慕古龙化身的楚留香,为了他甘愿做任何事情,并且动不动就投怀送抱:琵琶公主就在半夜三更中,投进了楚留香的怀抱;新月公主在出嫁前夕,为楚留香献出了一切……

这似乎只是古龙,或者说是许多男人的一厢情愿罢了,这种风流自赏,有太多的自恋和作秀的味道。所以我们说,古龙在《楚留香传奇》中,讲述楚留香在女人圈中 “得心应手”的“事迹”,是古龙童年时期希望被许多异性爱慕潜在心理的再现,是童年孤寞缺失性体验的一种心理补偿。

古龙的自恋情结还表现在创作中人物的“偶像崇拜”。由于他童年失爱,缺乏温情,性格自傲孤僻,以己为大产生了奇异心理,总是把自己想象成豪侠志士,反映到武侠小说创作中,就有了《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的形象:出于义气将情人让给了朋友,甘愿做浪子而不愿作公子。他并没有多少英雄的行为,但大家见了他,要么崇拜,要么爱慕,好像他的脸上真有一股摄人的感染力。这种没有足够逻辑的叙述,把李寻欢写成了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一个人人爱戴的偶像,这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崇拜现象。李寻欢这个形象,极端地反映了古龙那种渴望被崇拜的自恋式英雄倾向,这正是他童年孤寂体验发展到极致的自恋情结。

二、丰富性体验——多情和英雄情结

所谓丰富性体验指的是主体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丰富性体验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它使主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古龙童年时期虽然缺少家的温情,但他却从书中和朋友身上得到“爱”的体验,这种童年丰富性体验是他主题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主体心灵的宝贵财富,是他武侠创作的精神基础。

幼年的古龙孤独寂寞的时间大多打发在父亲的书房里,他看遍了连环画《杨家将》、《侠女十三妹》等书,书中主人公的忠诚侠义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也影响着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尤其《三侠五义》、《三侠传》这两部演义武侠小说影响最深[1]。书中敢做敢为、行侠仗义的男子汉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因而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信念和价值观念,由此影射到其武侠创作中,就出现了一大批寄寓古龙童年侠义体验的英雄。

古龙童年的丰富性体验几乎遍及他的全部武侠作品中,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最确切的莫过于他的“多情”。

1.亲情。童年的古龙屡受父母的呵斥,后来遭受到父母离异、父子断绝关系的心灵创伤。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道永远不可愈合的伤疤。为此,古龙创作的武侠作品中,凶案的最终幕后指使者就有不少是他的父辈。如《名剑风流》中的主人公俞佩玉被其叔父俞独鹤所陷害;《七杀手》中的主人公柳长街被其上司兼岳父金二爷所陷害。但这毕竟只是其童年缺失性体验的表现,而其童年丰富性体验在亲情上也使他最终原谅了自己的父母。这体现在他的经典名作《欢乐英雄》中王动这个人物身上。王动的身世非常神秘,从小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他被一个神秘而陌生的武林高手带走,这就是王动的父亲。王动武艺学成之后在江湖上行走,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世和家世,这可以说又是古龙的影子。由此可以看出,古龙最终还是原谅了父亲。就像现实中的他拖着病躯去探望重病在床的父亲,并一次性付清了两万元的医疗费。古龙童年的丰富性体验使他内心充满了爱,在亲情上化怨为和。

2.爱情。古龙在爱情上是风流飘逸,处处留香。他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亦是如此。古龙在爱情上多情甚至是痴情的。十五岁的古龙萌发了自己的初恋,爱上了同学古凤,却遭到拒绝,但在内心深处一直深深地爱着她,并以“古龙”为笔名写出了一系列的武侠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仔细阅读其著作,不难在林诗音、沈璧君等人身上发现古凤的影子,即便是她们已嫁为人妇,但男主人公依然迷恋她们,就像现实中的古龙一样。其实,古龙对古凤的爱情丰富性体验更像他笔下的“香帅”。有人说他:瞬间偷心却兵不血刃;有人说他:有女无数,风流却不下流;有人说他:爱情路上,浪漫却不浪荡……古龙正是像楚留香这样的江湖游侠,风流潇洒,一生和许多女人有过缠绵的经历,但无论是苏蓉蓉、宋甜儿,还是琵琶公主、新月公主,她们都有童年古凤的影子。不能因为楚留香有众多的女人就说他滥情,其实他发自内心的爱着每一个女人,愿意为他们中任何一个去死。更为重要的是,他尊重她们,是一个真正的绅士。他是那种在所有的女人身上找同一个女人的男人,他便是古龙童年的初恋,也是他一生的爱情。

3.友情。朋友是古龙生命中最重要的颜色。这缘于少年失去了亲情,是在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才维持生存并日益中天的。童年友情的丰富性体验使他在作品中有这样深情的表白:“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东西能形容。[2]”。古龙生性洒脱,爱交朋友,深得朋友心。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朋友,李寻欢连心爱的女人都可以拱手让出;铁传甲为了朋友的名声,宁愿自己受屈,乃至死不为自己辩白一句……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友情,古龙的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总是离不开结缡交心的友谊,《小李飞刀》如是,《陆小凤传奇》如是,《楚留香传奇》更是如此。

4.英雄情结。英雄情结是人类的基本情结之一,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情感,当它与特殊的人、文化或时代思想结合时,会产生内涵上意想不到的改变。它作为人的一种主动精神,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作为一种自身追求的明确意识,它是伟大人性的体现,是受童年体验影响的。童年古龙的缺失性体验和丰富性体验使他笔下的英雄,大抵都是像他一样的浪子。尽管他们并不英俊,甚至有明显缺陷,甚或蒙受不白之冤,但他们经过艰苦的奋斗,不断自我证明,追求理解,在他们身上散发出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如《天涯·明月·刀》的傅红雪;《萧十一郎》中的萧石逸;《欢乐英雄》中的王动;《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等等。

古龙童年的丰富性体验促使自己豁达宽容,对人类充满爱与信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人格的标志、英雄的情结。于是他创作中的英雄面对诬陷,不辩一词,以巨大的毅力去忍耐去承担;面对艰难,不屈不挠,以巨大的勇气去征服去战胜;面对强敌更是以视死如归的姿态,冷静而沉着的去应付。

“家园”和“希望”是儿童最宝贵的情感。作家在创作过程都会表现出这种感情。正如尼采所说:“即使艺术家并不站在启蒙人类之列,人们也应该宽宥他,他一辈子是个孩子,或始终是个少年,停留在被他的艺术冲动袭击的地位上;而人生早期的感觉公认与古代的感觉相近,与现代的感觉距离较远。他不自觉地以使人类童年化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他的光荣与限度”[3]。“使人类童年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古龙的创作就是有力的实践证明。他的武侠作品是成年人的童话,是童年体验的反映,是“人类童年化”事件的舞台。

注释:

[1]彭华:《浪子悲客——古龙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古龙:《古龙作品集:欢乐英雄》,珠海出版社,2005年版。

[3][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76页。

(张翠玲 日照广播电视大学 27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