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回归生活

2009-03-27 04:34朱晓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范本观念作文

多年来,语文教学由于脱离生活,使学生对语文充满迷惘和无奈,这纵然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关,但与教师观念也不无关系。

语文的教育,历来于其功能和作用争论不一,最典型的即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而现今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却把两者揉到了一起,作了一个折衷的诠释,把二者统一在了一起。

但不管强调其“人文性”还是强调其“工具性”,语文都应始终如一地为“人”服务,而人置身于芸芸的大千世界,又不可能脱离生活,因而将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近年有人提出的“快乐语文”与“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实际是对语文功用的回归性认识。实践证明,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语文才有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待生活的激情。

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摆脱疲于应付的心态呢?笔者有以下浅见。

一、从观念上淡化对语文的学科意识,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快乐起来

儿童应该是最快乐的群体,童年也是最令人回味的快乐时光,而我们现实中的语文教育却在许多人的童年时期就埋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语文是一门主课,语文学不好,其他就无法学好。这样使更多人太把语文当作语文,实际上是走向语文脱离生活的不归路。

有了负担,学起来就有压力。这个压力恒久地持续下去,于是就培养了语文自己的敌人。从我们咿呀学语,恐怕学不会一、二、三、四,家长可能还不甚担心,但假若学不会说话,这可就是大事了。还有,所有的传统教育都是从识字开始,由此可见,我们接触语文最早,语文几乎就是随着最初对生活的理解同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只不过是最终的应试,使我们如临大敌地把它作为难关来攻,也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目光。殊不知恰恰因为如此,才使语文背负起更多责任和包袱,逐渐脱离生活,也就是远离快乐。

所以,笔者以为语文是最应该使人感到快乐的课程,语文也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我们不能太把语文当语文,而失去了基本的快乐。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和激情,就要是让语文回归到生活的起点。

二、讲析课文从生活出发,寻找联系生活的切入点

现行的语文教育早已形成严密的体系,课程有其统一的要求,而且教材也有统一的使用规定,对于众多的语文范本,语文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范本教学,学生也必须详细地学习足够的范本,才能完成基本语文知识和素养的积累和培养。因此对课文的讲析,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任务。

但对于古今中外的各式范文,有人说这怎么跟生活尤其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呢?这一点对于心有生活的教师,也许并不是很难的事,只须细心体会,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与范文联系的契机。讲《赤壁赋》,可以从徐州的放鹤亭、苏公塔、苏堤等引出苏轼及其人生抱负;讲《鸿门宴》,可以从丰生沛养的刘邦引出楚汉相争的历史风云;讲《世间最美的坟墓》,甚至也可以从坟墓与人生的探讨中与生活联系起来等等。

三、更新写作观念,倡导为生活写作

我们的作文教育也许太像教育,以至于初中以上的学生作文,大都有了统一的模式和思维。学生普遍的认为,作文是写给教师看的,要么是写给别人看的,有些话不能说,得隐瞒。因而调子很高,思想很纯,但自己从不把它当回事。自己都无法动情的文字,只剩下可憎的面目。很多学生写完作文不愿自读,漏洞百出,就是明证。

写作其实可以和生活一样平常,抛开课堂,抛开老师。有很多人写日记、写信、喜欢写随笔,不是为发表,也不是为了给人看,反而能写得更随心所欲。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在强化“应试八股”的同时,也为私人写作留下一片自留地?

四、发挥学生自身的语文个性,扬长避短

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最应受尊重的应该是人的个性。在语文学习方面也应如此,语文所包含面广量大,不可能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非常精通,比如有的学生擅长阅读,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口语表达,有的擅长书面表达;写作上有人擅长议论,有人擅长抒情……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长,这是对人的不尊重,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应该提倡扬长避短的教学,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朱晓辉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221004)

猜你喜欢
范本观念作文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
《我的少女时代》:一个小清新文化的典型范本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