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09-03-27 04:33
管理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就业对策研究

俞 旭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体育专业学生受高校扩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社会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和毕业生观念更新不够、文化底子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各方积极性,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从而逐步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 就业 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得以进入大学殿堂,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步成为当前一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体育专业学生受专业口径较窄、当前社会需求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院校的本、专科生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些因素及应采取相应对策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1.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1 观念更新不够,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的就业观念更新不够,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普遍还存在着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都还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等,对私立学校、企业、健身健美场馆、各类俱乐部等兴趣不大,尤其是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很明确,觉得最好的出路还是各类学校,对去其它部门应聘信心不足。

1.2 专业口径较窄,综合素质不高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技能不突出,专业知识拓展不够,综合能力不够强。尽管各体育学院在学生进校后的专业教育时就普遍强调专项和各项技能的提高,但由于后续教育力度和措施的不够,学生重视程度、紧迫感、危机感非常欠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应聘时的空间非常有限。

1.3 社会考试竞争力不强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加上中学阶段相对其它专业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试时普遍竞争力不强,除了公务员考试中需同时进行体能测试的岗位外,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是完全处于劣势地位。而近年来,各地因教师日趋饱和,各教育局也设置入行门槛,进行上岗前的入门考试,这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而且绝大多数地方教育系统对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的专业已关上了大门。

1.4 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自信心明显不足,应聘过程中碰几次壁便觉前途迷惘,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或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消极地等待、观望,而不是主动地出击,积极地争取机会。再加上有的学生无任何专长,底气不足,就更是被动。

1.5 对市场把握不够,信息滞后

部分学生由于主观能动性不够,抱着观望的态度,或是过一天算一天。再就是我们的学生又普遍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等的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对不少学生来说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1.6 受招生规模扩大影响,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原本并不完全具备招收体育专业学生的院校也办起了体育专业,使体育毕业生逐年增加,呈现相对饱和的趋势,而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就将一些文化基础较薄弱但稍有体育底子的学生突击训练报考体育专业,从而导致体育生源逐年增加,在社会需求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就业的竞争压力必然会日益加大。

1.7 学校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构、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错位

课程内容较陈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不强,专项课学时少,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能力培养和认证机会较少,使学生就业面较窄,专项技术和专业能力不强,素质不高,这一切都将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1.8 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性

尽管各学校已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并将计算学分,但由于前几年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乐观,因此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或学生本人,从本质上讲还没真正高度重视起来,往往是到毕业班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仅仅是开设一两次讲座。就业指导的全程性不够,没有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就业指导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效性和实用性,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市场调研不够,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和岗位较少,为学生求职策划不多。

1. 9 全民健身意识不强,社会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不普及,尤其是在中小县城和广大的农村,就是在大中城市,经常参加锻炼也是一批老年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其他年龄段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运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求量巨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前中国几乎无用武之地。而需要大量体育专业从业人员的体育产业在当前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尤其是乡镇的中小学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保证必要的课时,有的让上其它课程的老师兼任体育教师,即使有专职的,其中一定数量的还不是科班出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1. 10 企事业单位专业性要求较强,客观上制约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比较强,反过来带来了就业面狭窄的问题。多数企事业用人单位在进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背景,而体育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相通性较差,学生选择的余地就非常小。作为用人单位往往由于看重了专业而忽略了其它,即使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或有其它的专长也容易被忽视。

1.11 地区性保护措施的出台,影响了外地学生的就业

由于师资日趋饱和,各地都相应地出台了一些对本地考生保护的政策,这对其它地区的考生,尤其是对外省希望在江浙一带就业的考生非常不利,一些表现平平,特长不突出的学生顺利就业的难度就更大。而一些有特长,甚至是优秀毕业生,其签约也往往要等到新学年开始前,选择的余地也非常有限。

2.对策与思考

就业工作除了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外,关键还是在学生本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其就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根本保证。

2.1 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2.1.1 配备专职或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

尽管近年来各校已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但配备专职或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学校并不多,往往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成员进行指导,而这部分人员一般都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加上又没有统一教材,就业指导上的实际经验又不足,因此,实际效果如何就很难讲。因此,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开设就业指导课,规范就业指导教育。

2.1.2 就业指导全程化,贯穿整个大学四年

就业指导全程化,就是要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四年,而不是作为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应以全局的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大学生涯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将来的择业做好准备。

2.1.3 明确就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就业教育的实效性

就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就业观指导自己的就业活动,客观地看待当前形势,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定位,增强竞争意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尽早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2.1.4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择业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特别是与各地中小学、社区及一些运动场馆的联系,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和见习,通过社会实践尽快地使其转换角色、适应社会,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以体育专业为基础,培养自己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加自己选择人生道路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渠道。

2.1.5 充分调动班主任、学生导师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学校应充分调动班主任、学生导师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学生的前途和利益出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就业出谋划策,

2.1.6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

在当前的中国,学生的就业活动中家长的作用决不可低估,家长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要使家长对其子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帮助子女作出正确的定位,最后通过一些社会关系为子女的就业打下基础。

2.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

要使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关键。事实证明,有特长、综合素质高的体育学生,往往就业比较容易,而且,一般都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因此在学生进校后就应根据其基础和自身特点,引导其朝某一方向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特点,使其成为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

2.2.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把握工作主体的基础上,将对学生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基础教育阶段,成长提高教育阶段,成才就业教育阶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所侧重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2.2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修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作为学校有责任指导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做三件事:一是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掌握必要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培养其成为遵纪守法、有理想、有道德、有涵养、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才。

2.2.3 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尤其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同时,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注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

2.2.4 着力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保证,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涌现越来越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为培养大量合格的人才打下基础。

2.2.5 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学生自强自立

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不断更新观念,从政策上、行动上给予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挑战自我、早日成才,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应积极引导那些综合素质较高、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并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同学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在学习中进行创业活动,逐步完善自己,从而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宽.地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J〕中国市场2007.48

2. 马永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探索2008.1

3. 李英玲.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 殷宝双、王嘉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J〕唐山学院学报.2008.9

猜你喜欢
就业对策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