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德育考核工作的思考

2009-03-27 04:33
管理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考核

陈 蕾

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院开展德育考核工作旨在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本文结合我院学生德育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德育考核 德育测评

学院开展德育考核工作旨在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使德育考核的具体内容成为广大学生追求发展、提高素质的德育导向。使德育考核成为推动同学思想品德进步的动力,监督和引导同学往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德育考核工作的闪光点

1.结合院系情况制定相关考核措施,各班班级日志记录详细,部分辅导员定期检查本班级日志,并在上面签署自己对班级建设的指导意见,档案完整。班级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对于学生个人日常表现的记录较全面。各班开展的活动均有文字及照片资料存档于班级日志中。对于评优良没有严格比例限制,学期班级考核成绩在前的班级评优人数可以相对较多。

2.学期中院系对班级日志进行过检查,院系的集体活动有记录。班级制定具体的体锻计划,开展冬季早锻炼活动。辅导员建立了电子版的班级学生个人档案。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表,设计的很好,其中对每位学生分学期记录智育成绩、班级排名、专业学习目标、素质拓展目标、就业目标、社会工作、获奖情况等。班级做过德育的期中考核,程序规范,有公示。

二、结合我院学生德育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一些思考

“道德规范,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道德只有和人的行为统一起来,才具有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1]高校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道德认知,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从而能够指导自身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切实以优秀学生奖学金中的德育考核为抓手,对同学的思想品德进行全面考核。结合院里的规定,对考核条件院里还做了进一步细化。各个班级都成立了班级测评小组,要求班主任经常深入班级,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以使学期末的测评有根据。测评结果出来以后,要求在班级公布,征求意见,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准确,不搞走过场。

但是,在德育考核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一些大学生片面追求德育评估的分值,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德育测评的“条条纲纲”上,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测评分值。这种情况,在测评效果与奖学金等奖惩机制挂钩时尤为明显。对分数的崇拜是对德育测评本身价值的歪曲,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离的。而且,我们忽略了对德育测评结果的定性评估,用公布分数、排名次等的方法,简单地处理测评结果,使得测评也难以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导向作用、激励强化作用、调节控制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做为教育者的辅导员,我们要做的就是注重学生全部的成长发展过程,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行为表现的状况,根据每一位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实际,记录活动内容与活动效果,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以便教育、帮助学生,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引导和功能导向的原则,学生德育测评较完整地反映了学校培养目标中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什么、不评什么起决定作用,对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产生影响,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按照培养目标中规定德的总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康的人格。测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通过测评引导学生使其思想道德品质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提高,这才是我们进行测评的关键。

2.由于德育测评的对象是人的品德水平,对于品德的许多内容如动机、情感、认识等,都只能间接地测量,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增加了测评的难度。随意性成份难以克服,学生德育日常表现记录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造成信息的不完全。评估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随意性带来的就是效度出现误差,不能完全反映出被测评者的实际问题,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多的负效应。

“德育实践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2]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能够深化道德认知,促进道德内化,同时也是走出重道德认识教育,轻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培养误区的有力措施。德育工作者要从点滴做起,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环节中,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经过实践的反复强化,磨练道德意志,使受教育者在切身体会中去领悟道德真谛,从而不断提高其道德水准。通过开展群体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修养,在社会实践中分清是非,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使良好品质得到检验、巩固与提高,逐步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规范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依托党、团组织,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组成不同服务方向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这样既可增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又可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意识。

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全面的观点、两点论,在评价学生时,要承认个体的差异,认识到大学生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于一身。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测评时克服影响测评效度的可能因素,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法,力求对评价对象作出全面而辩证的评价。

3.一部分学生对德育测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德育量化测评是搞形式主义,内在的东西无法量化。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给人带来的就是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支持,不配合。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在书中提到:“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马克思也曾指出:“一门科学如果不能充分地运用数学,便不能称其为科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思想品德是能够数量化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应注重管理和可操作性原则,将德育考核的内容、要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测评内容切实可行,实事求是,结合院系特色,从实际出发,使广大同学都能接受。测评内容尽可能的简明,同时避免过于理想化造成的操作困难,也要避免过于简单造成不能全面、整体地反映个体德育状况,有效的增强德育测评的可操作性。德育评估内容既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又要考虑因素的可行性。既简单易行,又抓住主要问题;既不能抽象、笼统地用简单空泛的条款硬套生动的具体的德育实践,又不能过于繁琐、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同时,可以充分考虑到一、二、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不同,德育测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其重点是提出要求,参与活动。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重点是进行学生素质状况的综合测评,为社会用人单位提供人才评价标准。

4.如何对学籍异动的学生进行德育考核

大多数学籍异动的学生都住在原班级宿舍,只修下一年级的部分课程,总的看来,与原班级同学接触的时间更多,再加上心理上、感情上还是想赶紧跟上原班级的进度,所以参加活动也是较愿意加入原班级,这就给他们现属班级对他们的德育考核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我院目前的处理意见是按照学籍异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常表现在原班级进行考核,增加了考核的灵活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继缅.中华儒学精髓[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王颖,俞树彪.关于高校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

作者简介:陈蕾(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6级高教硕士,南京审计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考核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内部考核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