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应让学生神思灵动

2009-03-27 08:17董玉叶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神思教案师生

记得有位教育大师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与教学,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我对课堂充满感恩。是什么促使这位大师有期待、满足、留恋和感恩的呢?我认为,这就是课堂的灵动性使然,因为带有趣味的非预设的课堂不但能让老师陶醉,更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变得神采飞扬和神思灵动,因而让老师们感受久违的快乐与难得的惬意。

灵动的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精美舞台。这种课堂应是引起情感共振的纽带,有“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的和谐,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契;这种课堂应是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体验,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呵护;这种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提醒,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励……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课堂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不再是接受者、复制者。

灵动的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必须还原师生平等交往的人性美。课堂是心灵的碰撞,是激情的互动,是责任的传递,是情感的塑造和沟通。努力使师生交往成为平等的“人——人”交往,这应该是我们课堂追求的境界。当然,“平等”首先需要教师的角色转换,使自己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者中走出,蹲下身来走近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因为灵动的课堂必须是平等的,在同一平台上对话,在同一舞台上展示,在同一擂台上“较量”……这里的话语没有霸权,这里的思维没有专制,这里的情感不是单向,这里的行为拒绝乖戾。所以,我说灵动的课堂除了拥有知识、技能以外,还同时拥有情感态度、智慧灵感、兴趣追求、精神人格等许多东西。我们说,只有老师以宽阔包容的胸襟、友好和善的亲和力去亲近学生、悦纳学生、引领学生,课堂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完整生命奠基,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神思灵动滋补。

灵动的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必须有“家”的感觉:熟悉感、亲切感、温暖感、自在感、安全感、信任感、依恋感……所谓“家”的感觉就是回归到了我们所了解、我们所习惯的地方,我们在那里感到安全,我们情感关系在那里有坚实可靠的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种“家”的感觉,才能使他们的心灵开放地舒展,生命自由地生长;才能使他们的苦恼烟飞云散,使他们的欣喜与日俱增;落魄的感受没有土壤,成功的体验找到知音。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是要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家”的感觉,这是教学的基础和最坚实的依托。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神思灵动而充满活力,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人”;不仅要备“课本教材”,还要备课本以外的“生活教材”;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料未及的体验。在课堂上出现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以激发学生灵动的神思;在课堂上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以激起学生灵动的神思;在课堂上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激活学生灵动的神思。

新课程的理想灵动课堂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关注生活体验,突出人格塑造,强调人性复苏,注重人情培育,促进精神补钙。将原来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学生的发展本位,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与呵护。因为一旦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饱受压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激情、热情和理想就这样消退了。“主体丧失,价值失落,精神家园无处可寻”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也是不可抹去的痛和教育的持久悲哀。

要想促使我们的课堂灵动,就让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前调整自己的心态吧——不要把郁闷与不满写在脸上,因为学生不是我们的出气筒;不要把苦恼与失意留给他们,因为学生不是我们的宣泄对象。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将乌云和阴霾送给他们,我们给予学生的只能是春风与春雨。什么个人荣辱得失都得暂时放一放,微笑着走上讲台,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和人生的每一种体验,每一份感悟,每一份感动,每一份反哺,都用神态、语言、动作悄悄地传递给学生,通过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我们的心灵得到天然净化的时候,就是我们将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升的过程,就是我们将课程中“贫血”的病症诊断并根除的过程。惟有将灵动的富有诗意的课堂看作是一种理念实践的时候,课堂才会向未知方向探索并挺进,才会随时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董玉叶,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猜你喜欢
神思教案师生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麻辣师生
《半张纸》教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